七海烽烟 第156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朱妙云瞪大了眼睛,随后rua的一下保住李彻的脸就开始狂亲:“啊啊啊,阿彘果然对姐姐最好了!姐姐爱你!”

  “你就比我大几个月.........”

  “大一天也是姐姐,再说你不就好这一口吗~”

第354章 间战最强主力艦(1)

  转眼间两个月的时间过去,朱妙云已经到了要临盆的时候,李彻这一阵子更是时时刻刻的陪在自家大肚婆的身边,毕竟是第1次要当爹,多少有点紧张。

  甚至就连朱妙云都看出了李彻现在可能略微有些紧张焦虑,于是当太子爷和太子妃到病房里面来看望自己儿媳妇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好大孙把头埋在朱妙云的胸口如同瓦学弟一般被朱妙云安慰的场景。

  接着,李彻就从自己老爹那里得到了“没出息”、“你哪一点像我?”这样的训斥,而太子妃则关切地拉住朱妙云的手,把那边爷俩赶出去之后以过来人的经验再次给朱妙云灌输一些生孩子的经验。

  爷俩来到病房外面,由于太子在过去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爷俩相见的时间并不多,眼下见面甚至有些生疏,四目相对互相之间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李彻大概是这段时间把自己的大脑寄托在朱妙云那边保管了,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了包烟出来:“来一根吗?”

  随即他意识到了自己正在向什么人展示自己被海军的那帮家伙带出来的坏习惯,果不其然,当太子爷发现这家伙居然在自己老婆要生孩子的时候还没有戒烟,立刻怒不可遏的就要从腰上抽出七匹狼。

  好在这个时候海军送上来了关键的助攻,啊不是,是海军部那边送来了一份加急文件,这一阵子因为朱妙云怀孕到了最关键的时期的原因,李彻没有像过去那样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上,一般来说海军那边只会在遇到特别重要的问题才会打扰一下皇太孙,如果没什么大事的话是不会在这几天这样的日子里打扰皇太孙的。

  李彻立刻找到了脱身的理由,拿着文件先一步离开了医院。

  坐进了在医院外等候的海军部的专车之后,李彻方才长出了一口气打开了文件袋,撕开文件袋背面的腊封,李彻打开里面的文件只是扫了一眼,随后便有些表情古怪的盯着坐在对面的徐越明:“你确定这是军情局在维多利亚的情报网搜集到的情报?”

  “不仅是在维多利亚的情报网,这也是结合了在哥伦比亚的情报网所收集的消息,维多利亚海军可能正在建造一款全新的、划时代的主力舰,一条航空战列舰。”

  李彻的眼皮子跳了跳,航空战列舰?

  “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吗?”

  “有的,殿下,有的。”徐越明说着指了指李彻从文件袋里面伴随着文件一起导出来的几张照片:“这是港口当中正在准备举行下水典礼的‘纳尔逊’级战列舰的照片,虽然整条船目前只有舰体建造完毕,连炮塔都没有进行安装,但是依旧可以看得出这条战列舰三座主炮塔的位置布局非常的独特。

  其中两座主炮塔布置在舰体前部,2号主炮塔抬高形成负背式布局,到此为止都还算正常,但是在舰桥的后方,能够看到第3座主炮塔的座圈,再往后就只能看到动力系统的开口,整个后半部分舰体是没有主炮塔的。

  这种布局在此前各国的战列舰设计当中从未出现过,根据我们从哥伦比亚海军那边所获得的消息,哥伦比亚海军比我们更早的关注维多利亚皇家海军的这两条超级战列舰,哥伦比亚海军似乎非常笃定这两条船,从他们的星座级航空母舰的身上汲取了灵感,维多利亚帝国是准备用战列舰的吨位来同时实现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双重功能。”

  李彻再次认真的瞅了瞅那几张不知道是由谁拍摄的,放在维多利亚帝国绝对称得上“泄密必被抓,抓住就杀头”的照片,从图片上来看,这两条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布局和另一个世界当中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可以说完全不同。

  另一个世界当中的纳尔逊级战列舰作为3系战列舰方案当中的一个“经济适用版”,采取了相当极端的集中火力布局,把所有的主炮塔都布置在了舰体前部,从而获得了间战时期big seven当中首屈一指的防护能力,在甲弹对抗的层面可以说直到长门级战列舰完成最终的大规模改造之前,纳尔逊级战列舰都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的甲弹对抗之王。

  而另一个世界当中的纳尔逊级好像也确实因为自己独特的布局,在还没有完工的时候被灯塔海军误认为将会是一款划时代的航空战列舰,同时具备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优点,成为一款统治未来海战的多功能全面手。

  但是这种猜想在纳尔逊级战列舰最终完工之后便消失了,事实上灯塔海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猜测,是他们按照自己海军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去估计了纳尔逊的防护能力,最终估计出来的结果是纳尔逊级战列舰的防护能力和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坐一桌,结果根本没想到人家RN的设计师又不是你同时期灯塔设计师那种吃猪饲料长大的,堪称间战时期叹息之墙一般的主装哪怕拉拉到二战也能够和一众新锐战列舰相提并论。

  眼下维多利亚海军的这条船确实不是李彻在另一个世界当中所熟悉的纳尔逊,但是对于这个布局,李彻那也像是贾宝玉见到了林黛玉一样——这个妹妹我分明是见过的。

  这特么不是M3或者N3么?

  李彻有99%的把握,维多利亚海军折腾的这种布局根本不是要搞什么航空战列舰,这种独特的布局就是单纯的为了集中防护,追求极致的假弹对抗!把所有的主炮和弹药库都部署在船体的中前部,就可以在前面配备厚度最为惊人的装甲盒,动力舱部位可以适当的削弱防护,总的来说,整条船的设计语言就一句话。

  我将以极致的甲弹对抗形态出击!

  至于为什么,这种确实很适合用来布置航空战列舰的布局李彻确信不会演变成航空战列舰,那自然是因为维多利亚海军的慧根在用于设计专门的战列舰或者专门的航母的时候表现都还可以,但是一旦要设计融合型战舰,那马上就能让人两手一摊背过气去。

  他到现在都还记得另一个世界当中的RN还专门有文章论证过所谓全新航空战列舰方案的低效,这文章的结论其实倒也没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论证的过程非常的傻逼。

  简单来说,那帮蠢货论证了一种只能带十几架飞机的所谓航空战列舰作战效能低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问题在于你他妈怎么做到只能带十几架飞机的?

  人家小日子半路出家只能带水上飞机的伊势在载机区域比你更小,水上飞机运作更麻烦的情况下,带的水上飞机都他妈比你多!

  这种论证就好比要论证阵风不如J10C,结论确实没什么毛病,是你论证模拟的阵风性能连tmd幻影2000都不如,你他妈这个论证一点说服力都没有,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反串黑J10呢。

  “我不觉得这会是航空战列舰。”李彻摆了摆手:“维多利亚海军至少在目前在在航空母舰上,相对于我们和哥伦比亚海军来说不仅没有劣势,他们甚至有抢跑的优势,但是唯独在炮舰上,虽然他们舰队的中坚实力和质量都非常出色,但是维多利亚海军缺乏足够强大的顶端力量,这两条纳尔逊级战列舰是他们在未来十几年内仅有的两条能够补充炮舰队列的军舰,如果我是维多利亚皇家海军的负责人,那我只会让这两条船成为极致的水面炮舰。”

  李彻这番话当然并非是对另一个世界当中的经历照本宣科,他此前是详细地研究过这个世界当中维多利亚皇家海军的舰队实力构成的,方才所说的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在目前海军航空兵的建设上要比大唐和哥伦比亚都更强这一点,放在眼下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原因就在那3条有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改造过来的航空母舰上,由于吨位相对较小,而且维多利亚皇家海军的航空母舰改造方案对于结构上的改变也更小(炮座的位置都没动),因此这三条拥有两座4联装9.2英寸主炮的2万吨级别的航空母舰截止到今年已经有两条完成了改造,并且已经加入了维多利亚皇家海军的战斗序列。

  而除了这三条航空母舰之外,维多利亚海军还有一条战列舰的船体正在等待这三条航母的使用经验在接下来也会进行改造,尽管从未来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航母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到时候运作30年代后期的那些体型更大的舰载机的时候,除非重新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否则自身的航空运作能力必然会捉襟见肘,但是你必须承认是运作起当下的这些小飞机,这些航母的表现至少不逊色于哥伦比亚海军3万多吨的星座级航空母舰。

  至于大唐.........目前仍在高度保密当中的龙凰级航空母舰依旧还被外界认为将会是扛着280毫米舰炮的怪物呢,航空运作能力在外界看来可能比星座还要略差一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维多利亚皇家海军确实没有什么理由进一步增强海军航空兵的实力。

  补充大舰巨炮的战斗力才是上上之选。

第355章 间战最强主力艦(2)

  维多利亚帝国 纽卡斯尔造船厂

  在这个对于维多利亚三岛来说,相当难得的好天气当中,维多利亚帝国的军政高层、贵族名流今天齐聚于此,共同见证在过去百年当中天下无敌的维多利亚皇家海军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主力舰的下水典礼。

  在今年刚刚率领保守党再一次的击败了自由党的斯坦利,也成功的从劳合·乔治的手里接过了维多利亚帝国首相的大权,要知道上一次保守党人担任首相还要追溯到整整20年前的贝尔福首相,以贝尔福首相卸任的日子来算,保守党也有整整17年的时间没有掌控过维多利亚帝国的最高权力了。

  劳合·乔治虽然带领着维多利亚帝国成功地赢得了世界大战,打败了维多利亚帝国自索尔兹伯里首相以来最大的敌人莱塔尼亚帝国,但是任何一个维多利亚帝国的有识之士都能够看得出,维多利亚帝国除了胜利本身之外,没有从这场世界大战当中获得任何好处。

  莱塔尼亚帝国倒下之后,虽然现在的高卢王国因为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同样损失惨重而并没有在欧陆展开扩张和争霸,但是在很多维多利亚帝国人的眼中,等到高卢王国恢复元气之后,他们一定是会寻求独霸西欧的,到时候的欧陆又将要回到了以高卢王国为首的一家独大的局面当中,维多利亚帝国一直以来坚持的大陆均衡的战略就又要泡汤了。

  再加上帝国被迫接受巴拉特这个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独立,虽然这事实上已经是劳合·乔治首相以及自由党内的精英们尽量争取的最好的结果,但是再加上战争结束的这两年多以来经济状况始终未见好转,劳合·乔治首相以及自由党人对于国内越发萎缩的经济束手无策,就算你劳和·乔治带领帝国打赢战争的功劳再大,也无法让自由党再赢得大选。

  而事实上这些让自由党棘手的难题,对于赢得大选的保守党来说也同样棘手,甚至原本被保守党准备推举出来竞选首相的安德鲁直接表示放弃首相竞选,斯坦利硬着头皮顶上去最终拿下了首相之位,但是斯坦利在和劳和·乔治进行交接的时候却发现,劳和·乔治脸上完全没有竞选失败的沮丧,只有真挚且轻松的笑容。

  到目前为止斯坦利已经在首相的职位上走马上任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当中他并没有找到能够有效应对当下麻烦局势的办法,事实上就在此时此刻的纽卡斯尔造船厂,大门的铁栏外面,就有许多失业的工人每天聚集在工厂外,以期望能够获得一个可以让他们养家糊口的工作。

  看到这些国内糟糕的现状,斯坦利首相就不得不为帝国的未来前途而感到担忧,毕竟在东欧已经出现了一个堪称怪胎一般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还很年轻而且刚刚才通过不是那么体面的战争靠着自己的体量拖的波拉尼亚这样一个小国在边境问题上被迫让步,这一切从曾经乌萨斯帝国的地位角度来说都显得有些丢人,但是包括维多利亚帝国在内的许多列强都不敢小觑乌萨斯联邦。

  毕竟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战争之后,各个国家的国内都有新学派主义在传播,谁也不想像那些乌萨斯的贵族那样被新学派给吊到路灯上。

  在这种情况下,斯坦利首相只能在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经济和民生问题的状况下,只能像一个无助的p社玩家一样,通过其他的方法来维持稳定度。

  眼下这场关于纳尔逊级战列舰首舰纳尔逊号的下水典礼,便是斯坦利首相上台之后至今这短时间内抓的最紧的一件事。

  事实上,如果熟悉过去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军舰建造过程的人都能够看得出,眼下这条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完工程度在如今非战时的情况下远没有到需要马上下水的程度。

  理论上来说一条战列舰在完成了船体主体部分的建造工作之后,就可以下水让出船台,在泊位上完成接下来的舾装工作,尤其是在战时,哪怕对于维多利亚帝国这样的老牌海军强国来说,200米以上的大型船坞数量都是相对宝贵的,尽可能的提高这些大型船坞的利用效率非常重要。

  可是,在眼下这个海军假日再加上经济萧条的时期,这些大型船台别说有什么繁重的任务了,往后不被闲置都算不错了,在这种情况下纳尔逊级战列舰理论上完全可以在造船台内部达成非常高的完工度,比如说基本完成上层建筑以及主副炮塔的安装工作之后再下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顶着三个空荡荡的坐圈和一个几乎只能算是毛坯的舰桥就急匆匆的举行下水典礼。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相信广大朋友们对于咱们自家的003型航空母舰和三哥下水的“维克兰特”级航空母舰不同的状态就能够看出巨大的差别。

  但是眼下,无论是刚刚走马上任的斯坦利首相还是眼下越发显得衰败的维多利亚帝国,都需要一条“世界最强战列舰”来给自己的国民以及给其他的“友邦”展现出自己的实力,这种宣传手段实际上就是一种日耳曼赢学的一部分。

  但是对于当下来说,短期内确实非常有用,尤其是今天到场参加下水典礼的各界名流,看着眼前这空前庞大的舰体,就仿佛当年纳尔逊爵士的荣光也伴随着这条钢铁巨舰一同重新降临在了如今的维多利亚帝国。

  斯坦利首相正在话筒前进行着他的演讲,而现如今的维多利亚皇家海军海军元帅、第一海军大臣、北海及布鲁克斯比第一伯爵戴维·贝蒂此刻却自己站在了主席台旁边相对偏僻的一个角落,他的目光此刻并没有像其他参与下水典礼的人那样聚焦在此刻正在进行演讲的首相身上,自从进入造船厂之后,他的目光就牢牢地凝聚在远处那条钢铁巨舰的身上。

  曾经那个无比张扬的皇家海军的悍将此刻似乎褪去了热血和冲动,维多利亚皇家海军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魔咒,无论一名海军将领在此之前多么有性格,多么张扬,多么进取,当他们成为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司令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会被这职务塑造成相同的性格,并且采取类似的战略。

  就像是带上了金箍的猴子。

  此时的戴维·贝蒂从另一边的耳朵里听到了距离自己不远处所传来的窃窃私语的声音,他扭头向那边看去,映入眼帘的是哥伦比亚海军的两名武官,这两人也同样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远处的那条大船上,两人之间讨论的声音大概是有些过于投入而忽略到了身旁的人,以至于他们没有把声音压得很低,让贝蒂都能够听到他们在说什么。

  “你看到了吗,目测下来长度应该有220~230米,这条船的长度可能要比虎级战列巡洋舰还要略长一点。”

  “是啊,这条船的后半部分没有任何重型火炮,我怀疑接下来这些不列颠人就要在上面搭建起机库和飞行甲板,这应该是一条类似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那样的快速主力舰,毕竟越快的速度就能够带来越大的甲板风,这将会有利于这条军舰在蔚来运作飞机。”

  “你觉得这条船的速度会有多少?是和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一样的25节,还是要更快一点?”

  “我觉得或许可能会达到接近虎级战列巡洋舰的27节,毕竟这可是维多利亚帝国最新最强大的主力舰,他们没有理由不为这条船配备最好的锅炉...........”

  听到那边哥伦比亚两名武官的讨论,戴维·贝蒂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世界各国对于这两条维多利亚帝国最新锐的战列舰,可以说是给予了最高程度的关注,并且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由于维多利亚皇家海军过去的荣光以及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的出色表现,各国对于目前这两条战列舰的猜测就如同另一个世界当中朱姆尔特刚刚问世的时候各路军事评论家对其的各种“科幻战舰”预期一般,反正大家都往墙了猜是绝对不会错的。

  毕竟在条约签署的时候,由于维多利亚皇家海军两条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都只有15寸炮,因此两条纳尔逊级战列舰被允许保留18英寸舰炮。成为条约时期口径最大的战列舰这一点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那么作为世界上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战列舰,自然没有理由不被其他人猜测,在各方面都会是最好的。

  然而事实上,戴维·贝蒂很清楚,这条代表了维多利亚皇家海军过去百年荣光的超级战列舰的身上既有皇家海军的骄傲,同时也有如今维多利亚帝国的无奈。

第356章 间战最强主力艦(3)

  这一型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最终设计方案是在戴维·贝蒂的最终审核之后由戴·因考特敲定的,贝蒂。在刚看到这条船的时候也同样惊讶于这条船的尺寸,水线长230米,这个长度是维多利亚皇家海军,除了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和声望级战列巡洋舰之外最长的水面炮舰。

  而32米的水线宽度更是在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当中更是超越了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吃水深度更是超过了10米。

  这种尺寸事实上和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一样,已经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了,尽管苏伊士运河在刚开始挖掘的时候平均深度有13米,但是到本世纪初的时候,由于长期没有疏浚工作,所以平均深度已经降低到了6米。

  在战争期间虽然进行了疏浚工作,但是由于工程量巨大且缺乏足够多的人力,因此疏浚工作并不彻底,因此目前的苏伊士运河平均深度在10米,为了保险起见只会让吃水深度不超过9.5米的船只通过。

  以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尺寸,想要抵达印度洋那自然是需要绕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对于皇家海军的部署来说多少有点不方便,但是在龙渊级战列舰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冲击下,维多利亚皇家海军也只能暂时放宽对于舰艇部署上的需求,优先追求极致的战斗力。

  作为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总设计师,戴·因考特在当初向戴维·贝蒂介绍这艘船的时候,最为自豪的就是整条战列舰冠绝世界的火力和脱胎换骨的防护能力。

  根据海军条约上三强各自58万吨的总吨位来计算,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在退役了那些343战列舰之后,留给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总吨位高达10万吨。

  不过当初在签署条约的时候,大唐和哥伦比亚既然同意了维多利亚帝国因为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口径上的劣势而在纳尔逊级战列舰上保留已经开发完成(实际上当时并没有)的18英寸舰炮,那么自然就不可能让维多利亚帝国再弄出两个标准排水量能够达到5万吨的怪物。

  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排水量被限制在不能超过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程度,也就是43,000吨。

  这对于DNC来说确实颇具挑战性,毕竟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对于新一代战列舰的项目研究,在海军条约签署之前就已经开始,而这些下一代的战列舰方案被分成了15寸方案16寸方案和18寸方案,这些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方案被以数字3加字母的方式命名。

  而在这其中所有配备18英寸舰炮的方案里,除了只配备两座主炮塔的H3方案之外,就没有排水量低于4.8万吨的,尤其是在最开始所提出的L3系列的标准排水量都奔着5万吨以上去了,现在要在这些5万吨上下的方案基础上把吨位缩减到43,000吨,最开始的时候dnc首先想到的就是砍火力。

  反正18英寸的巨炮威力举世无双,六门炮的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在大战当中的表现也确实出色,那两座三联装的炮塔也不是不能用不是?

  但是皇家海军对此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我们尽力争取来这两条18英寸的炮舰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抹平同唐帝国以及哥伦比亚合众国在16英寸及以上大口径火炮上的差距,结果你们设计部门把主炮数量砍到六门,那我这拿着6门18英寸火炮面对12门16英寸或者8门420毫米舰炮,我优势在哪?

  皇家海军希望战列舰的主炮数量能够有8~10门,但是无论如何底线至少要有八门。

  这个要求可多少有些难坏了设计人员,军舰设计的时候最难的就是做减法,尤其还是一口气要减掉几千吨的重量,有设计人员提议可以参考暴怒级航空母舰那种4联装的9.2英寸炮塔,用两个四联装的18英寸炮塔来压缩核心区的长度。

  但是很显然,本身18英寸的MKI舰炮在尺寸和重量上就已经是当世之冠了,三联装炮塔的尺寸和重量已经相当惊人,在此基础上增加到四联装那是真的想都不敢想。

  最终戴·因考特思索再三之后选择了三座三联装炮塔方案,毕竟如果要布置4个双联装炮塔的话,火炮数量更少,但是核心区还要更长,因此纳尔逊号也成为了维多利亚皇家海军第1款用上三联装炮塔的战列舰。

  为了能够极限的压缩防护,戴·因考特所有的炮塔都布置在了舰体的前半部分,由于吨位和尺寸的限制,整条船不可能在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区范围内都维持原定设计的防护,但是在上一次世界大战当中被点了几次烟花的维多利亚皇家海军这一次对于防护指标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戴·因考特把核心区分成了前半部分弹药库段的一级防护和后半部分动力舱段的二级防护。

  而在弹药库端,主装甲带的厚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4英寸(356毫米),并且按照倾斜20度的大倾角布置,这个防护水平真正做到了在厚度上超越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13.5英寸(343毫米),在倾斜角度上超过了龙渊的15度。

  而哪怕在后面的动力舱段虽然说是经过了削弱,但是依然有厚达12英寸(305毫米)倾斜20度的侧舷主装甲,换句话来说,如果不是龙渊的组装后面还有一层厚度可观的穹甲,这玩意动力舱部分的防护都要比龙渊更好。

  作为戴·因考特的呕心沥血之作,这条超级战列舰在防护结构上绝不仅仅只是强在数值,在水平装甲的结构上更是独树一帜。

  首先,整艘战列舰采用的是内置装甲盒,也就是说所有的装甲都布置在船壳内部,这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一些拨备帽的作用(当然概率非常低,毕竟船壳太薄了),这种设计在交战当中虽然不利于保持浮力储备,但是却可以用最小的重量换来最极限的装甲厚度。

  但是即便如此,史无前例的主装甲如果按照正常程度向上延伸和水平装甲相连接的话,那么在重量上依旧不足以把标准排水量降低到43,000吨,因此DNC里面有一个设计人员开创性地把水平装甲分成了水平段和倾斜延伸段。

  在纳尔逊级战列舰上,水平装甲靠两侧船舷的部分向下方倾斜,并且与从下方延伸上来的侧舷主装甲相连接,这样厚达14英寸的主装全厚度段高度就只需要8又四分之一英尺(大约2.5米)即可。

  当然,智商稍微正常的都知道,你像这样倾斜的延伸部分面对穿甲弹来说就会形成一个弱区,不过解决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把倾斜延伸这部分的厚度给加厚一些就可以了,如此倾斜延伸部分的等效厚度和水平部分就差不多了,这样一来缩小了装甲盒的总体积,二来还节约了重量。

  而相较于侧舷装甲而言,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才是更可怕的,在世界大战当中越来越远的交战场景也让皇家海军意识到了未来的挑战对水平装甲的考验也将越来越大,再加上他们自己的18英寸MK1舰炮发射的初速相对偏慢,炮弹的弹道也相当弯曲,对于水平装甲的考验也就更苛刻。

  因此,在弹药库段的水平装甲水平部分的厚度达到了恐怖的八英寸(203毫米),而倾斜延伸段的厚度更是达到了11英寸(279mm)。

  而哪怕是动力舱段,水平装甲也有六英寸(152mm),水平倾斜延伸段厚度有九英寸(229mm),不考虑装甲钢材质的进步,但从数值上而言哪怕是动力舱段主水平拉出去都能够和另一个世界当中欧洲三剑客里以水平防护出众而闻名的我老婆黎塞留相提并论了。

  这是真正的甲弹对抗究极体,哪怕考虑到装甲钢质量的进步,侧舷和水平主装甲的防护能力也已经达到了仅次于大和的程度。

  而在副炮上,纳尔逊级战列舰更是成为了维多利亚皇家海军第1款主副炮都采用了炮塔结构的军舰,一共6座双联装6英寸副炮,其中四座布置在舰桥两侧,两座在尾部中线背负布置,单侧可以同时集中四座副炮射击。

  为了这款战列舰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可以说是倾尽所有,纳尔逊级战列舰上面很多部位可以用结构钢的,但最终使用的却是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后两艘被取消建造后剩下来的装甲钢。

  但是这种极端的布局也并非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纳尔逊级战列舰也绝非称得上是尽善尽美,极端的布局虽然带来了极强的甲弹对抗,但是被夹在舰桥和烟囱中间的3号炮塔射界颇受影响。

  而且最让人遗憾的就是这两条战列舰的速度,在最开始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决定火力和装甲绝不让步之后,所有高速方案就已经都被砍掉了,现在设计方案的动力舱相比于其他某些高速方案当中的动力仓已经缩短了不少。

  但是屋逢偏漏连夜雨的是,战争结束之后维多利亚帝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各方面建造标准虽然很高,但是那些高标准用的事实上是库存资产。

  就像是在可以用结构钢的地方用装甲钢,这看起来是很奢侈的行为,但是这些装甲钢事实上已经生产出来了,你不用也只能放在仓库里,18英寸的火力系统更是在战争末期就已经开始研发,这些钱都是此前都已经投入过的。

  但是在动力方面,纳尔逊级战列舰并没有使用新一代的锅炉,而是使用了和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同款的锅炉,即便这种锅炉的属性要比另一个世界当中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所使用的锅炉优秀的多,但那是建立在胡德号原本的锅炉实在是太过保守的基础上。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现在使用的锅炉也就是主流技术水平,因此在动力上只有6万多马力,对于一条43,000吨的船来说,这种程度的动力也就只能将速度维持在23.5节。

  这是一个多少有些尴尬的速度,毕竟维多利亚皇家海军手上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有25节的最高速度,而复仇级战列舰的速度只有21节,未来这两条纳尔逊级战列舰如果跟女王编队的话就会拖累女王的速度,如果拿去和复仇编队的话,这23节的速度又用不上..........

  但不管怎么说,当未来纳尔逊级战列舰服役的那一刻,整个海军假日时期最强大战列舰的宝座竞争将不会有任何悬念,没有人会怀疑两条纳尔逊级战列舰绝对的统治力。

  就像今天参加纳尔逊号战列舰下水仪式的这些人似乎也愿意相信,维多利亚帝国的未来也会如同这两条强大的战列舰一般,依旧维持着帝国的荣耀与强盛。

  随着维多利亚帝国王室的大公主把酒瓶用力的掷向军舰,在鲜花与掌声当中,纳尔逊号战列舰的船体开始缓缓的沿着滑道滑向大海,这种最传统的下水方法也是最安全和保险的下水方法。

  毕竟在重力的作用下只要船只开始被推动,那么接下来滑向大海的过程就不会停下,必然不会出现某些侧滑入海那种可能会在船只吨位过大的情况下发生某些意外的状况。

  而伴随着纳尔逊号战列舰的船体下水时更清晰的照片出炉,各大海军强国的设计人员都开始拿着放大镜来观察这条属于世界第一海军的世界第一战列舰。

  不过在专业人员对这条船做出评价之前,大众媒体对于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报道便首先出炉了。

  只不过文章的标题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皇家海军再按照油船的方式来建造战列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