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灵使徒00
一个躺着的伤员能够占据的空间足够四五个成年男性站立,我们给敌人的压力越大,他们的撤退速度也就越慢,只有这样我才能保留出充分的二次保险——如果海军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我们至少还有机会把敌人留在这片土地上。”
赵标没有想到李仁煦不仅把自己的老师给搬了出来,那个奇人是李仁炽、李仁煦和李仁燧甚至是李彻共同的老师,早些年是晋王的军师以及挚友,可以说西北卫所之所以会有现在这幅面貌,关外的官员们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组织能力,以至于现在围绕在晋王身边形成了“大同派”这一已经不可忽视的政治派别,都和此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果这位没有在两年前病逝的话,恐怕晋王也不会在当初邕宁帝和身为左都御史的鲁王爆发应天府之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国家的局势踌躇不前,最终导致临时政府差点把国家引上了一条末路。
这李仁煦作那位马先生的学生,在大是大非上确实不应该会有这样的错误,而且他坚持进攻的理由也确实相当的充分、逻辑严密。
于是,赵标缓缓地点了点头:“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也不好继续反对了,但是我还是要提醒二公子,我们手头上的老部队在这里只有两个师,其他的部队要么在新罗南线,要么被王爷带到了应天府,要么正在想方设法地准备送上吕宋、延平,我们手上的老部队非常的宝贵,一定要小心使用。”
“这是自然,当初我们是一起在西北的战场上枪炮当中滚出来的,我也希望我们所有的战友都能够平安回家,但是现在必须有人要站出来。”说到这,李仁煦不由地把目光投向了东北方,那是海参崴的方向:“至于我们的老战友们到底会有多大的牺牲,就得看我的大侄子到底干得怎么样了。”
-------------------------------------
“合众国在海上构筑的防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加严密。”
程恒启在海军司令部当中拿着一根指挥棒,在放大的元山港周边的海图上用不同颜色的铅笔做出来的标记上给周围一群青年军官认真地讲解。
这些军官就是李彻来到海参崴以后亲自挑选出来的鱼雷艇部队的分队指挥官,原本海军当中有一部分人对李彻像这样插手海军内部的事情相当的不满,但是这些人又不敢直接明着反对,所以在程恒启回港之后,这些人就偷偷地给程恒启告状,说世孙在海军当中“弄权专横”。
反正就是希望把李彻挑选出来的人都给pass掉,换成他们自己人的名单,这种行为李彻其实一直都知道——锦衣卫那边调查得非常清楚,只是这结果让李彻有些无语。
这些海军当中的老古董顽固派,你说他们好吧,他们在海军当中拉帮结派,打压其他的海军派系,而且战术思维因循守旧,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群虫豸。
但是你说他们不好吧,明知道这这种雷击任务是多么危险,他们用这种盘外招也要让自己的子侄接手这个任务,是真把他们自己人送上战场,而不是等到那些平民军官打完回来之后摘桃子镀金。不管怎么说,这确实称得上是把荣誉看得胜过自己的生命了。
但是程恒启在看过了这些人选名单之后, 很快就同意了这些人的任命请求,此刻围在他身边的这些青年军官,就是包括凌笑、陈策、陈绍宽和徐越明等人的雷击分队的指挥官。
此时此刻,程恒启所介绍的就是他此前亲自搭乘巡洋舰肉侦查得来的结果。
“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的三条线上,联邦人设置了三重保险,首先是巡逻在最外圈的联邦人的巡洋舰,这些巡洋舰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武器也不是很强,除了少数几条之外普遍都只有5寸炮,就比如我遭遇的那两条切斯特级轻巡洋舰,整条船就只有四门五英寸火炮,火力可以说相当的孱弱。
但是这些巡洋舰起到的是眼睛和预警的作用,我们只要和这第一条线上的联邦军舰艇撞上,就是我们能够打赢,联邦人到时候在第二第三条线上的部队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所以接下来就都是硬仗了。”
“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虽然联邦人在瀛洲海投入的一些早期的轻巡洋舰火力特别孱弱,但是这种活力孱弱是相对于我们的巡洋舰来说的,这些船都装备了大量的57毫米和47毫米快炮,这些小口径火炮对于鱼雷艇来说还是有着严重威胁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掉这些外围的合众国军舰?”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绕开这些军舰,你个蠢货!”
第六十章 冒着炮火前进!(1)
程恒启用指挥棒在桌上的几个船只的模型上来回指了指:“我知道诸位现在都颇有些跃跃欲试,我也知道大家都不畏牺牲,但是光是不怕牺牲是不足以带来胜利的。”
他的指挥棒率先指向了左边的几条小船模型,这些模型就是现在港口内最典型的明军老式小型驱逐舰和大型远洋鱼雷艇:“虽然我们的船只上加装了我们能够从全国搜罗到的几乎全部40毫米机关炮,哪怕是大型鱼雷艇也拥有相当密集的连射火力,但是这种海上拼刺刀的近距离压制战术终究是最终手段,我们要做的是刺客,尽量在发动致命攻击之前,不要让敌人轻易发现才是最重要的。”
随后他又把指挥棒指向了右边的几条模型,这些模型是联邦军的几款典型军舰:“当然,如果遭遇了联邦人的军舰,首先应该打什么地方,接着又要持续压制哪里,想必大家现在都已经清楚了吧?”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住地点头,先扫炮位再扫人,大家早就根据模型以及联邦军舰的识别图册牢牢记住了联邦军典型军舰的炮位所在的位置,以及联邦军主要作战舰艇的装甲防护范围。
“在出发之前,我再次强调最后一遍,出发之后所有船只保持无线电静默,各编队通过夜航灯确认彼此的位置,时刻注意收听无线电台的信号,我们在整个新罗半岛的东岸沿途都布设了无线电,这些无线电会不断的发射信号,你们只需要沿着海岸线前进同时注意收听这些信号,在靠近元山之前,无线电信号都是三短点,只有元山附近的无线电信号会是两长一短。”
程恒启强调的无线电信号是目前最简单的导航通讯手段,而这种无线电导航的想法也是李彻在此之前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在经过参谋部的讨论和细化之后,参考了莱塔尼亚人使用飞艇对于伦敦进行轰炸的经验制定的。
可以说这种无线电导航技术也是保证行动成功的关键
虽然说攻击编队会有经验丰富的领航员,他们依靠方向和航速在地图上估计整个编队的行程,但是这种方法会存在误差,而且误差会逐渐积累。
所以隔个一段时间,领航员都要对比地图和他们实际所看到的一些参照物,来确定他们现在究竟到了什么地方,但是这些传统的导航手段在夜里难以发挥作用,更不用说是在夜里的茫茫大海上。
尽管从直觉上来说——从海参崴出发,沿着海岸线一直南下不就到元山了吗?这还能迷路的?
但事实上情况远没有那么简单,首先整个编队为了尽可能的隐蔽,从海参崴出发之后,竟然是要先向着瀛洲海深处航行一段距离之后再南下的,像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撞上联邦人的巡逻编队。
因此整个编队在航行的过程当中是看不到海岸线的,自然也没有办法根据海岸线上的参照物来确认自己航行到了什么位置,而且整个攻击编队最理想的情况下是在拂晓时分抵达元山附近并发动攻击。
所以准确且按时地抵达非常的重要,如果等到天完全放亮之后攻击编队才抵达的话,那到时候面临的伤亡恐怕就要更加惨重了,而攻击效果究竟如何更不好说。
因此采取了这种无线电引导的策略,攻击编队全程只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接收信号就可以了,当他们发现自己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产生了变化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他们已经靠近了元山港附近。
至于到时候怎么样准确的找到元山港..........
“在接收到信号之后,编队旗舰会打破无线电静默,发送电文‘今日天晴碧波高’,随后在元山港外围的陆军按照约定会在接收到电文之后开展大规模的炮击,炮声和爆炸的火光将会为你们提供目视指引。”
程恒启说到这里继续强调:“可以说到时候陆军的炮兵部队有一部分恐怕要顶着敌人舰炮的威胁来强行开火,为你们指引敌人登陆场所在的方向,在陆军炮火打响之后你们需要立刻发动攻击,到时候的临场指挥由旗舰调度各分队分配攻击流程与任务,各分队在进入攻击流程之后,遵循在岸上设置的指挥所的引导进行攻击,如果指挥艇在此过程当中丧失战斗力,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按照个体编号次序接替指挥,如果无法恢复指挥的,各艇决定攻击目标。”
很快就有人答出了准备好的标准预案,这种标准预案看起来非常的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简陋,但是预案这种东西本身就是在正常手段失效的情况下的最终手段。
预案本身并不是希望预案能够发挥出多大的效果,而是让人在按照原定作战计划执行的过程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至于失去秩序。
为这一点某一支擅长小艇打大舰的海军在创立之初积攒经验的阶段为此付出过代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学费。
说到这,程恒启打了个响指:“另外,徐越明中尉在昨天刚刚给出了一个不错的建议,那就是让我们的飞艇提前抵达前线附近降落,等到我们发起攻击的那天在凌晨起飞,收到无线电信号之后这些飞艇在天上打开探照灯并且投掷照明弹,从空中为海面上的编队提供目标指引。”
大家听到这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那个公认的“海军军官学院劣等生”,徐越明并不是很喜欢被这样的目光所注视着,他流露出了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事实上这个点子并不是出于他一个人,而是他本人在和李彻聊天的过程当中聊出来之后,经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逐渐完善的。
这年头的飞机能够携带的炸弹和鱼雷的重量都非常非常的有限,很难对于海军的大中型水面舰艇造成严重的破坏,小地瓜一样的炸弹炸不动军舰,勉强能够挂起来的轻型鱼雷不仅威力小,而且投掷的条件非常的苛刻,飞机要保持贴在水面几米的高度飞行,速度不能超过90节,距离海面的高度最高不能超过10米,否则的话鱼雷入海之后就会直接摔碎,这年头的鱼雷结构强度也就这样了。
至于这个时代能够挂载更重量级武器的飞行器有没有?当然有了,那就是飞艇,可是这年头的飞艇想要攻击海面上的目标,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那么既然飞行器没有办法有效地对海面目标进行攻击的话,难道在这一战当中就没有办法发挥作用了吗?
李彻首先联想到了AC130,只不过他并没有想要把105毫米炮或者是40毫米机关炮装上飞艇,而是想到可以把探照灯装上飞艇,大功率的探照灯即便在几千米的高空也可以照亮海面,充当人造太阳。
程恒启在大家把目光收回之后接着继续道:“各位在此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几次模拟攻击以及目标识别方面的训练,虽然说大家的最终成绩并不是特别优秀,但是我们的敌人在这方面的准备做得也不会有多好,大家不要害怕在执行任务的过程当中犯错,犯错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减少错误,或者说这本就是我们和敌人所进行的一场比谁犯错更少的比赛。
明天这个时候就是舰队出港的日子,大家回去之后检查一下各自编队内作战舰艇的状况,确认弹药和油料的补充情况,按照我现在应该和大家说几句鼓励的话,但是我这个人嘴比较笨,除了说一句祖国都在等待我们之外,我也不知道还要说些什么,正好现在世孙殿下也在,我就把鼓励大家的机会交给世孙了。”
程恒启说完非常干脆地往旁边一让,然后给原本站在他身侧的李彻做了个请的手势,李彻多少有些错愕和惊讶,毕竟他今天来就是真的准备简简单单地旁听一下军事会议的,我也不是谦虚,我的发言稿都没有准备,怎么突然就要让我发言了呢?”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不要丢份,并且在脑海当中快速地检索眼下可以“抄袭”的模板。
用哪个模板呢?
当李彻来到桌边看到航海桌上左右两边模型的时候,灵感这东西突然就来了。
“各位战友,我们现在怀揣着共同的理想与志愿聚集到这个地方,共同执行一项伟大的作战计划,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将会为我们为祖国献上我们的一切,因此,请允许我称呼诸位为..........同志。
诸君!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这两边的模型一样,这一次我们是要以小船战大船,我们的敌人拥有绝对的质量优势。
但是我想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的海军有着辉煌且悠久的历史。
300年前我们用福船对战荷兰人的风帆战舰的时候,宋王(郑成功)用火柴点燃了冲击荷兰人的军舰,当时的情况和现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100年前在马六甲海峡,杨文理元帅手上的三级军舰的数量不到不列颠人的一半,我们甚至要用商船来改造成军舰同不列颠人作战。
我们并不是一直生来就要靠着装备优势来获胜的军队,我们也曾经筚路蓝缕,各位!现在我们就要像那些辉煌的前辈一样,拿着并不趁手的武器走上战场了,但是这能阻挡我们带回胜利吗?”
“不能!”
PS: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黑猴被困当下,仿佛这单机大战场,对于我们注定了凶多吉少。
六年前,游科从零踏上征途,开始了第一次尝试,中华3A大作遂看到曙光。本作大军所到之处,玩家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短短四之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成为游科的青蒜之地了么?”
无论怎么讲,虚幻五对虚幻四,优势在我!
第六十一章 冒着炮火前进!(2)
19年4月15号,在海参崴港外距离港区大概30海里的海面上,刷着C22舷号的查尔斯顿号一等巡洋舰悠然地在海参崴的港外兜着圈子。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保持着对于海参崴港口的监视,合众国海军并不是傻瓜,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元山所进行的撤退行动最主要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北边海参崴港口内的明军第一舰队。
虽然第一舰队在大明皇家海军的作战体系当中被称作是一支养老舰队,但是合众国海军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吃了那么多毒打之后,也算是积累起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在登陆场外无论安排多少护航兵力,那也不如直接把危险扼杀在摇篮当中。
因此合众国军在前一阵子就尝试炮击海参崴,但是这座港口的防御体系的强度有些超出合众国此前的预料,根据情报,这座军港并没有大规模地更换新式的岸防炮,但是此前合众国进行炮击的时候,却在17,000米的距离上就被明军的岸防炮接连命中,很显然,此前情报部门的情报是有问题的,明军哪怕在这样偏僻的军港都已经更换了最新的岸防炮。
在意识到炮击海参崴变得不可行之后,合众国军就选择了这种定点监视,而任务自然就交给了作为圣路易斯级巡洋舰的三号舰的查尔斯顿号。
相较于圣路易斯级巡洋舰在另一个世界当中某魔法海战游戏当中的“圣爹”之名,现实当中的圣路易斯级巡洋舰在联邦海军的体系当中就是一个妥妥的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这款排水量足足有9700吨的一等巡洋舰服役的时候世界各国海军已经进入了无畏舰的时代,因此这条巡洋舰也同许多前无畏时代的遗孤一样,面临着服役就落后的局面。
毕竟只有区区22节的速度,在新时代这样的速度根本没有办法有效搭配无畏舰来进行作战,更不用说圣路易斯级作为联邦海军第一条批量建造的巡洋舰,在经验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防护主要依靠76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 水线装甲带厚102毫米,而且这厚度不足的水线装甲仅动力舱两侧有,指挥塔装甲厚127毫米,船体两侧各有一条51毫米厚的火炮防护装甲带。
作为类比,甚至都不用拿出加里波第这样吨位更小、速度相当、防护更强、火力也更强的杰作,在另一个世界当中同期的英系装甲巡洋舰在吨位相当的情况下,不仅侧舷装甲能够达到6~7英寸,火力上起码有八寸炮或者9.2寸炮外加数量与圣路易斯类似的六寸炮。
和同级别的军舰相比,要速度吧不突出,要防护吧不咋样,哪怕在魔法游戏当中为人称道的火力事实上也比较孱弱。
作为这样一艘军舰的舰长,唐怀瑟在这场战争当中长期都在执行一些打酱油的任务,眼下终于承担起了一个相对有那么点分量的任务,这让唐怀瑟上校很希望自己能够发现点什么。
他很清楚上级为什么让他们这条之前爹不疼娘不爱的船来执行这种监视任务,因为明军在海参崴的港口内能够打得过查尔斯顿号的军舰,也就是那些老旧的前无畏舰了,但是那些老式战列舰在速度上追不上查尔斯顿号。
而其他的巡洋舰在火力上又不如查尔斯顿,查尔斯顿的火力不足是和其他一等巡洋舰比的,14座单装152毫米主炮,18门76毫米速射炮、12门47毫米速射炮、8门37毫米速射炮、4门37毫米高射炮,4挺7.62毫米机枪,这样的火力不仅能够确保打得赢海参崴港内的任何一条明军巡洋舰,大量的七六炮和四七炮在合众国军看来,也能够有效地提防港口里面杀出来的鱼雷艇发起的袭击。
此时的时间已经靠近正午,距离下一条巡洋舰来换岗还有大概6个小时,夜间哥伦比亚人放在这里盯梢的巡洋舰是一条切斯特级侦察巡洋舰,这种老式侦察巡洋的速度虽然面对新一代的巡洋舰已经不太够用了,但是眼下用于盯梢海参崴里面的明军舰队还是够用的。
其实唐怀瑟很清楚,上级之所以用他们这些老船来进行监视,除了所谓的那些比如速度或者火力之类性能合适的理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这些已经过时的军舰就算真的损失了也不心疼。
更何况他本人还是一名莱塔尼亚裔,在这场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执行这种任务这样的“好事”自然就落到他头上了。
他还记得大前天有一条明军的巡洋舰还摸到了东新罗湾,虽然那条明军的巡洋舰没有成功地进入东新罗湾内部对里面的合众国运输船队造成损失,但是在海参崴港内的明军巡洋舰居然还敢主动出击并且接近到这么近的距离,这依然让负责直接指挥元山港撤退行动的本森上将非常的愤怒。
因此合众国军加强了在海参崴港外的监视,查尔斯顿号的任务就是如果发现港口内的明军舰艇起火升锚的话,就立刻南下,并且同时发出无线电向南方的第七舰队主力汇报。
虽然说第七舰队是一支主要支援陆军作战的“陆军的海军”,但是第7舰队不仅拥有众多浅水重炮舰,也有数量比海参崴港内的明军更多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甚至还有几条哥伦比亚人早期的无畏舰——两艘特拉华级战列舰、两艘佛罗里达级战列舰以及两条最老的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
像两艘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由于开工的时间最早,设计上很多地方比较原始,速度只有16节多一点,在其他方向上根本没有办法伴随主力舰队行动,但是在这瀛洲海里面也能够猴子称大王了。
查尔斯顿号只需要发现情况之后迅速南下摇人,到时候就能够勋章入手,唐怀瑟上校也有希望给自己的上校军衔日后变成一颗将星。
谁都清楚合众国军队现在海陆军的规模在战争结束之后肯定要进行精简,对于大多数的军官尤其是混到上校一级的军官来说,那自然是希望留在军队当中并且更进一步了。
只是这样的任务自然是格外枯燥的,一上午的监视什么也没有发现,事实上唐怀瑟上校也觉得他们之前才追着那条屁股都被打着火的明军巡洋舰来到海参崴,对方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再冒出来了。
但是上级的命令就是这样啊,他也没有办法,司令官们只要下达命令就好了,而他们下面这些舰长要考虑可就多了。
“我去和纽卡夫人喝杯下午茶。”唐怀瑟上校对剑桥里的大副说道:“如果有发生什么情况再通知我。”
大副笑着竖了个大拇指表示自己收到,提到纽卡夫人,剑桥里面的水兵们都忍俊不禁,这个所谓的纽卡夫人其实是船上的吉祥物——一头瀛洲奈良的小鹿,眼下是整条船上最受欢迎的贵宾。
当然有没有一些老水兵比较遗憾吉祥物是一头小鹿而不是一头小羊,这就不得而知了。
在唐怀瑟上校离开剑桥之后,在查尔斯顿号巡洋舰上的官兵们所没有注意到的远处海面上,一个有些鬼头鬼脑的潜望镜从海里探了出来,在这片瀛洲海美丽的海面之下,来自海中的狼群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猎物,已经开始逐渐龇开了属于他们的獠牙。
这些潜艇是来自于海参崴港内的明军“海豹”级潜艇,这同样也是一种问世10年的潜艇了,作为世界上最早一批实战化的现代潜艇,海豹级潜艇的吨位自然也不大。
整条潜艇的全长不过55.6米,宽6米,吃水3.23米。标准排水量495吨,水下排水量600吨。安装两台6缸柴油发动机和两台8缸二冲程柴油发动机,另外还有两台电机用于水下推进,配备有6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四前二后布置。
这些“能潜水的船”水上最高航速为14.2节,最高水下速度为8.1节,可以说这样的船只想要袭击任何水面作战舰艇,基本上只能依靠在航道上设伏当老六。
而这些早期的潜艇受限于有限的吨位和续航力,在战争爆发以后,并没有在海上的破交作战当中得到多少发挥的空间,但是眼下发动袭击却是格外地得心应手。
在前天夜里,海参崴港内的所有的潜艇就已经出港,总共7条潜艇,潜伏在港口外围不同的位置,为的就是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掉合众国在海参崴港外插的眼。
他们这几条潜艇已经在水下潜伏了很长时间,潜艇内的空气现在十分浑浊,即便已经拿出了所有的氧气再生版,艇员们依然觉得有些胸闷难受,但是这样煎熬的时光现在终于已经看到了结束的曙光,坤25号潜艇现在发现敌人的航线正在逼近自己的伏击阵位。
他的眼睛现在死死地盯着前望镜,怀着激动的心情下达了作战命令。
“鱼雷发射管注水!”
第六十二章 冒着炮火前进!(3)
当查尔斯顿号上面的瞭望员发现鱼雷航迹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海豹级潜艇坤25号所发射的450毫米热动力鱼雷,是大明舰载鱼雷当中口径倒数第二大的,大明海军的鱼雷口径演变从早期引进的381毫米鱼雷,再到后续开发的450毫米鱼雷,500毫米鱼雷以及最新的部分驱逐舰上配备的550毫米鱼雷。
(历史上是真的有15英寸的鱼雷哦,我这只是简单地科普一下,没有别的意思,咦?我为什么听到了空气中有呼啸声传来?)
这种450毫米鱼雷在10年以后就基本上停止了发展,毕竟鱼雷从有效射程再到战斗部的装药,相较于新一代的500毫米乃至550毫米的重型鱼雷来说,潜力已经挖掘殆尽。
但是恰好在眼下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军舰的水下防雷都是一坨屎。
坤25号潜艇一口气把艇首的四枚鱼雷全部发射了出去,这四枚鱼雷在海上打出了一个扇面,查尔斯顿号舰桥上面的舵手在发现鱼雷之后第一时间大幅度地转舵规避。
但是一切还是太迟了,查尔斯顿号上面从瞭望员再到其他普通船员,大多数人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海参崴港口所在的方向,没有人能够尽早地注意到从他们另一侧船舷发射的鱼雷航迹。
再加上查尔斯顿号作为一条二线舰艇,上面配备的船员素质水平,那就真的只能是差强人意了,联邦海军一线舰艇部队的官兵作战素质在这场战争当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可是这些此前几乎没有得到多少交手机会的二线舰艇部队的官兵素质还是一言难尽。
所以查尔斯顿号上面的舵手在规避鱼雷的时候,居然是外切躲避鱼雷的。
相信玩过某白俄罗斯魔法海战游戏的朋友们对游戏早期一些像这样躲鱼雷的萌新自然是印象深刻,于是查尔斯顿号巡洋舰结结实实的在舰体后部和舰艏的位置吃了两枚鱼雷。
虽然450毫米鱼雷的战斗部装药只有150公斤,看起来和那些后来鼎鼎大名的重型舰载鱼雷的装药差距很大,但是对于查尔斯顿号这样的巡洋舰来说,已经是足够的致命伤了。
从9世纪末到10世纪初这各国海军技术发展最快、装备迭代速度最快的时代,火炮从架退炮到管退炮,火控从六分仪到代变距盘的中央火控系统,动力从往复三胀式蒸汽机到蒸汽轮机,各种子系统的技术进步堪称眼花缭乱。
但是在船只的抗沉性研究上,不少国家却长期处在原地踏步或者说“技术空想”的程度。
上一篇:救命,我被病娇舰娘包围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