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灵使徒00
在维多利亚帝国的角度看来,联邦赢下这场战争的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虽然他们在新罗遭到了一些挫败,但这也只是一定程度的挫败而已,这只不过是联邦军在一系列的胜利之下在战略方向上做出的一定误判,说白了就是有点飘了。
现在联邦军已经重新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南下上,现在掌握着至关重要的制海权的联邦海军必然能够协助哥伦比亚联邦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于经历过一系列动荡的明国来说,现在他们能够争取的也就是一个较为体面的和平而已。
甚至如果再经历一轮军事上的惨败,很可能明国国内动荡的局势还会进一步的恶化,到时候谁也不能保证明国现在好不容易维持下来的战线会不会进一步地迅速崩溃。
就像欧洲的莱塔尼亚王国那样。
不列颠人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在欧洲战场上因为莱塔尼亚王国的迅速崩溃,暴毙的速度实在是超过了不列颠人的预期,这直接导致了不列颠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此刻正在欧洲上演——最讨厌的高卢人现在重新成为了欧洲大陆上面的霸主,并且在不列颠人看来在可以预测的未来,高卢将会主导欧洲未来的局势。
这可tmd真是太糟糕了!
甚至这一战打完之后,在不列颠内部都有一些人发出了这样的灵魂拷问——我们和莱塔尼亚人开战就是为了避免欧洲出现这样一个霸主,但早知道打完了这一仗之后会让高卢来主导欧洲的局势,那还不如当初继续和莱塔尼亚保持友好的关系呢!
打这一仗都为了啥呀!
在吸取了欧洲那边的教训之后,维多利亚帝国明白就算自己现在依旧不喜欢明国,但是也不能让明国一下子就垮了,合众国已经从这场战争当中捞了太多的好处,不仅整个吃下了东瀛王国,现在甚至准备直接吞下吕宋和婆罗洲。
这样的扩张速度只能说合众国未免胃口有点太好了。
而现在合众国所发动的围绕着东都所展开的这一系列海上和地面上的攻势,意味着双方对于婆罗洲的争夺已经进入到了最关键最白热化的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合众国以盟友的名义要求不列颠来助战,维多利亚帝国真的不想帮这个忙,但是又不能直接拒绝哥伦比亚人的要求,毕竟大家在名义上还是盟友不是吗?
所以两条服役时间最长、官兵经验最为丰富的不列颠战列巡洋舰居然能够在新加坡这样的深水良港当中发生了撞船事故。
反正不列颠人的解释就是自己这边的官兵在欧洲那边的战局结束之后现在心思已经不在战争上了(这也是实话),所以素质下降也是难以避免的。
不列颠人通过这种方式强行BAN掉了自己派到东方来的三条战列巡洋舰,就是明摆着不愿意在哥伦比亚人现在快速主力舰青黄不接的时候给哥伦比亚人雪中送炭。
当然,这两条战列巡洋舰是否真的撞得如同不列颠人说的那么严重?稍微有点脑子的人肯定都不会这么认为,如果局势转变或者是在维多利亚皇家海军需要的情况下,这两条战列巡洋舰大概能够拿出比在另一个世界当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三天完成修理的奇迹更快的修理速度,迅速的忘记伤痛、出港作战。
本森上将当然看出了不列颠人的意思,但是他现在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合众国政府现在已经在尝试尽快获取莱塔尼亚公海舰队的战利舰,无论是在日德兰海战当中打出了威名的德芙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又或者是有着不沉之舰美誉的赛德利兹级战列舰巡洋舰,哪怕是冯德坦恩级战列巡洋舰,对于现在的联邦海军来说都极为关键。
可是实际控制这些军舰的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就是不愿意放手,不列颠人只是表示可以向哥伦比亚人交付莱塔尼亚人的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或者是凯撒级战列舰,但是唯独在高速舰这方面,不列颠人就是不松口。
虽然说现在没有快速主力舰助战,但是联邦海军现在依然发挥了在另一个世界当中用“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去对抗“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大无畏精神。
我大哥伦比亚现在没有高速的主力舰,难道还没有高速的巡洋舰吗?
几条新锐的奥马哈级巡洋舰被集中起来组成了一支分舰队,用来作为“青春版前卫舰队”来使用,而本森更是打定主意了要以不变来应万变,尤其是在北上的39舰队四条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在在38舰队官兵们万众期待的目光当中与之汇合之后,本森上将更是有了十足十的打赢同大明皇家海军之间水面舰艇炮战对决的把握。
可是接下来本森上将就像是一个在家等老公应酬回来的怨妇一样,每天24个小时当中,恨不得看48次手表,结果自己的“老公”到了该下班的点迟迟没有“回家”,明明之前都在楼上看到老公走进小区了,但进来之后就杳无音讯了。
发生这样的情况,只能证明一件事,那就狐狸精的房子也买在这个小区里面(确信)。
在本森上将祭出了守株待兔这个战术之后,刘敦诚这边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因为联邦军那十几条浩浩荡荡的巨舰每天就在南海或者是巴士海峡绕来绕去。之所以要像这样绕的话那自然是为了躲避潜艇,如果不是因为考虑到现在越来越活跃的明军潜艇,那么联邦军的这些作战舰艇大概就真的会选择找个地方停下来在那等。
“汤姆”的活跃范围比较固定,那么对于“杰瑞”来说就可以尽情地撒欢活动了。
-------------------------------------
在等待会合的这两天的时间内,刘敦诚并没有停下来干等着,而是保持了夜里就躲进莱特湾,白天就出来搞事情的节奏,带着舰队故意哪里有渔民往哪去,哪里有商船就往哪里去,总之秉持着一个“人前显圣”,想方设法地也要让尽可能多的目击者目睹他这支舰队的规模。
就像21世纪的那些微商喜欢的4s店里面,去和各种各样的豪车拼团拍照一样,刘敦诚现在做的事情,基本上也就和此没有太大区别。
而刘敦诚的这一番主动现身也更加让人断定,这小子手上肯定有一打的主力舰,不然的话你没法解释——他为什么这么跳?
趁着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吕宋一带之后,泗水港那边的舰队也就悄悄的动了起来,借着台风的掩护,整个编队迅速的向西行驶,这几乎等同于迎着台风前来的方向逆风行船。
在这样的天气当中,哪怕现在台风并没有直接影响到这里并掀起惊涛骇浪,但此时的海上一浪又一浪的大浪正在不断地拍在泗水舰队各型舰艇的舰首。
对于泗水舰队当中那几条此前就在爪哇海海战当中受伤,而且一直拖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彻底的对于受损的地方进行修理的那几条船,自然也吸引到了编队当中最多的目光——大家都在由衷的向老天爷祈祷,让这几条船能够平平安安的走完这场归途。
但是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或许是命运的使然,泗水舰队在出港之后并没有多长时间,就撞上了一条联邦军的巡洋舰。
那条哥伦比亚人的巡洋舰当场就被吓傻了,想象下一个灯塔的警察来到监狱上班,结果刚刚上班第一天就遇到了监狱里面的囚犯打开了门禁之后一窝蜂地出来晒太阳。
换成你是狱警,你难道不会紧张吗?
发生这样的情况自然是难免的,也同样是在此前对于突发状况的预料当中。
选择这个时候出发并不是为了完全避开敌人的监控,因为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出发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当那条巡洋舰开始摇人的时候,发现根本不知道要摇谁。
以联邦军原本在这里设置的、呈梯次布置的鱼雷艇和驱逐舰,前者这个时候只要敢开出来,那接下来都不用明军泗水舰队这边开炮,从明天开始就可以为东南亚地区的珊瑚礁保护工程作出卓越贡献了,而至于后者.........
在这样的天气条件当中,别说是这年头千吨出头的小驱逐舰了,就是吧二战当中的那些两三千吨的驱逐舰拉过来,那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很快一份电报就从这条联邦军的巡洋舰上发送了出去:“两艘明军的战列巡洋舰驶出了泗水港,正向南海而来。”
-------------------------------------
没错,不是四艘也不是十艘,更不是十二三艘,在联邦军的电报当中就只提到了两条战列巡洋舰。
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自然是因为杨雨臣分出了手头上条件最好的两条战列巡洋舰在前面开路,这两条战列巡洋舰就像是清道夫一样,会为在后面跟着前进的主力舰队清除障碍。
而在另一边,本森“守株”没有等来想象当中的兔子,等到的却是一明军部分舰艇从泗水港内突围的消息。
在接到这份电报之后,本森一下子就从自己的指挥席位上嚯的一下子站了起来。
明军在南边也开始主动出击,策应他们在自己这边的行动了吗?
这几天以来,本森一直觉得自己仿佛处在迷雾当中,他看不清楚自己的敌人到底在打什么样的算盘,带着十几条主力舰穿过了巴士海峡之后就开始在西太和他玩捉迷藏,顶多偶尔找了两个地方进行了一番炮击,与其说是真的想用大炮摧毁什么东西,倒不如说更像是到处撒尿的野生动物一样在标记领地。
对方似乎一直在逃避和自己进行舰队决战,这对于双方舰队的处境来说是有些反常识的,因此本森上将这个时候也只能以己度人。
在他看来,明军的最终目的终究还是东都,要支援东都自己手上的舰队是躲不开的一部分兵力,他们终究要想办法和自己交战,不把自己打跑的话就没有办法为东都解围。
既然如此,那么这两条战列巡洋舰大概就和自己从39舰队抽四条科罗拉多一样,都是为了接下来的舰队决战进行的增强,只不过自己这边选择增强的是主力舰队,而敌人则是选择进一步强化前卫舰队。
对,一定是这样,不然的话拉了那么多战列舰出来,总不能是来郊游的吧?
第111章 “摧枯拉朽”(1)
本森面对着海图上用红蓝铅笔画出来的那一道道密集的航线辅助图,他的眉头紧紧地锁在了一起。
在过去的几天内,他亲自率领着38舰队执行着保护东都周围登陆场的任务,联邦军对于东都所发动的进攻并不仅仅局限于地面部队的推进,由于在过去一个多月以来的时间内联邦军地面部队的进攻迟缓,交战双方在城区的争夺日趋白热化的同时,战线推进地也如同蜗牛一般。
为了能够赶上已经落后太多的原定进攻时间表,因此联邦军选择由海军陆战队在东都南部进行的登陆作战,其目的自然旨在彻底切断东都同南边的联系,虽然联邦军此前撒出去的那些游骑兵部队的表现相当不错,但是有限的规模并不足以承担其切断东都运输线的任务。
除此之外,联邦军还存着让登陆部队上岸之后从南向北沿海县城市进攻东都的港区要塞,如果能够拿下要塞的话,联邦军水面舰艇就可以在距离海岸线不足10公里的距离上向陆地纵深目标展开炮击。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从海上的炮击阵位还是从掩护登陆场这两方面来考虑,在东都周边的海域对联邦军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森相信,如果明军是为了给东都来解围的话,他们无论前期有什么样的动作,最后终归都要来这里和他王见王。
尤其是从前天开始的登陆作战,本森相信明军是不会这样放任他们在东都以南开辟登陆场,肆无忌惮地威胁东都侧翼的。
可是事实上,从目前在海图上所绘制出来的,根据这几天在海上的联邦军的商船、潜艇以及部分驱逐舰和巡洋舰同明军舰队的遭遇报告统筹后绘制出来的航迹图来看,到现在为止,那支此前通过了巴士海峡的明军舰队依然在吕宋群岛以东活动,似乎他们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就真的是为了切断西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而已。
对于联邦军现在正在东都展开的动作,那支舰队熟视无睹。
海图上面红色的航迹线,标注的是敌人在白天上午日出之后到下午三点之前的时候观测到的活动轨迹,而蓝色的部分则是标注敌人在三点之后到落日之后所能够观测到的活动轨迹。
可以确定的是,敌人在吕宋群岛以东肯定有一个用于隐蔽自己的临时泊地,他们在黎明拂晓时分从泊地离开,在海上寻找目标,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甩掉跟踪他们的尾巴,然后在夜色当中保持着灯火管制,回到泊地进行补给。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那可是12条战列舰!而且还带着十几条巡洋舰和驱逐舰,像这样的一支大舰队每天光是消耗的燃料就有多少?
虽然说主力舰本身就能够携带很多燃料,在海上的航程和自持力都非常不错,但是即便以航程见长的联邦军标准战列舰,在经济航速下那一万海里的航程在海上能够跑几天?他们肯定要留足能够返航的燃料啊,更不用说,敌军舰队这几天在海上始终都保持了相对不低的巡航速度,他们是怎么补给的?
第三舰队的参谋部所有的参谋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在吕宋岛以东有什么地方能够给他们提供补给,总不能是不列颠人暗中投敌在达尔文港给他们提供补给吧?
而且你战列舰自持力比较长就算了,你的驱逐舰呢?你的战列舰主要是烧煤的呀,你的驱逐舰烧的是油,这些驱逐舰的燃料又从何而来?
有参谋提出可能是明军动用商船来秘密汇合为他们提供补给,这种可能性当然..........也是很小的,不是说明军不能够找到几条商船来进行补给,虽然联邦军在西太地区有制海权上的优势,但是在大洋上到处跑的商船可没那么好应付。
因为商船属于哪个国家,本身如何划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举个例子一条注册在巴西的、由伊比利亚船长购买的、主要是阿根廷船员的、运送智利货物的、挂着墨西哥旗帜、声称前往瀛洲的商船,你说这条船在战时你给他算是哪个国家的船?
如果这条船上有一批走私物品是要悄悄往明国运送的,在大洋深处你要是遇到了这条船,你怎么判断他会不会偷偷前往大明呢?
不列颠人能够封锁莱塔尼亚那是因为莱塔尼亚海洋地缘非常恶劣,海岸线不长而且北海相对封闭,可是对于明帝国这样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大国,你怎么判断海上随便一条商船,他的目的地不是前往明国的呢?
无差别的攻击所有你看到的商船吗?
因此,大明海军提前联络并且准备好那么一两条伪装过的商船来提供物资补给,这并非不可能——事实上,明军此前在海上的那几支破交舰队经常就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补给延长活动,时间增加攻击范围。
可问题是这他妈有12条大肚汉!12条主力舰可不是随便找几条商船就能够喂得饱的,这年头海上跑的绝大多数的商船吨位都在一万吨以下,这样的小身板能喂得饱几个啊?
萝莉奶妈这种事情只会出现在二次元的游戏当中,在三次元当中想要当好奶妈那就必须得是大姐姐(所以我一直认为901补给舰娘化一定是K杯的美女,肯定要比055的娘化形象更加丰满)。
对于联邦军来说,他们在错误的情报基础上再怎么进行推论,自然无论如何都不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他们想破了脑袋,大概都想不到明军出动的编队当中战列舰的数量并不是12条而是四条,而且这四条当中最老最慢的那两条在到了莱特湾泊地之后就再也没有挪过窝。
他们更想不到另外那八条“战列舰”其实都是两万吨级的高速邮轮,这些邮轮在外观上进行了伪装改造的时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肚子里面能装货的货舱容积,这些邮轮都满载着燃料和各种补给物资,可以说除了炮弹之外的其他消耗品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充,整个舰队相当于带着八条半路子的补给舰。
虽然由于没有专业的补给设施,因此这些船只没有办法在航行的时候给友军进行补充,可是晚上到了泊地之后无论是补煤还是加油,都是可以进行的。
当然对于明军活动能力的疑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疑惑在于——他们为什么现在还不来救东都?在本森看来,明军在获知了他们开辟登陆场的消息之后,就应该想方设法的赶过来用大炮把登陆场给扬了。
为此他还在巴士海峡专门准备了好几支驱逐舰分队,准备也让大明皇家海军体验一下什么叫做鱼雷节拍。
可是敌人似乎忘记了联邦军在开辟登陆场这件事一样,就算敌人考虑到自己这边有兵力上的优势,白天不敢来你晚上还不敢来吗?
随后本森又把目光投向了南边——在飓风到来之前,曾经有一条巡洋舰汇报在泗水港外发现了敌军的两条战列巡洋舰,而且预测这两条战列巡洋舰是驶向南海的。
可是随后伴随着飓风抵达,从南边的无线电通讯就中断了,直到今天才算是把飓风“礼送出境”,但是显然在飓风肆虐之后,通讯想要恢复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不仅在陆地上的很多通讯设施受损,整个39舰队在港口内的所有主力舰的无线电居然全军覆没——联邦军的鸟笼型桅杆对于风暴的抗性实在是有些难以恭维,39舰队在望加锡港口内那么多条战列舰加在一起凑不出三个完好的桅杆。
这自然又是一个相当糟糕的消息,虽然说主桅杆受损,并不意味着这些战列舰丧失了作战能力,但是在这个年头失去了主桅杆之后,对战列舰来说至少也相当于坦克在战斗当中车长周视镜被打坏。
虽然坦克还可以依靠炮长镜继续作战,但是谁都知道失去了车长周视镜之后对于战斗力必然会有影响。
至于那两条战列巡洋舰,现在自然也不清楚他们跑到了哪里,更不知道在泗水港内待了那么久的明军舰队,突然派两条战列巡洋舰出来干什么,趁着这样的恶劣天气,难道是想要趁机突围吗?不过只跑出去这两条船对大局来说也没那么大的影响——联邦军现在本来在快速主力舰上面实力就是零,面对明军那几条末代装甲巡洋舰都没什么好办法,你多两条战列巡洋舰出来,对联邦军来说,现在已经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只要在泗水港内的明军舰队主力没有跑掉就行,但是想要确定这一点的话,想来少不了要让39舰队的那些战列舰负伤出阵——直接简单粗暴地把那些被飓风吹倒的鸟笼型主桅杆都给切掉,然后在缺少主桅杆的情况下出战,反正联邦军战列舰的主测距仪不仅仅布置在主桅杆顶部,在舰桥顶部也同样配备了9英尺或者是12英尺级别的测距仪,对于炮弹应该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反正以联邦海军炮手的素质,远距离反正也打不准打不中。
眼下的情况指望南边不列颠人控制的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上的无线电能够迅速修复,不如直接派几条巡洋舰南下侦察来的更快,今天早晨他已经派出了几条巡洋舰,不过目前这些巡洋舰还在赶去的路上,现在南边对于联邦军来说就相当于是一个情报黑洞。
然而就在本身觉得他可能还需要再过一两天才能够获得关于南边、关于那两条从泗水港内溜出来的战列巡洋舰的消息的时候,从巴士海峡发来的一份电报让他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明军舰队试图再次穿越巴士海峡,但是被联邦军在巴士海峡的驱逐舰部队逼退了,现在联邦军的多条驱逐舰和巡洋舰正在尾随明军编队,虽然明军的护航舰艇试图极力驱逐这些联邦军舰艇,但是这一次联邦军跟上来的军舰足够多,可以像苍蝇一样赶走这一批那一批又粘上来。
“可算是逮到你们了!我就知道你们是不会放弃攻击登陆场的!”本森再通过电报确认了在巴士海峡出现的明军有超过十艘主力舰的消息以后,立刻决定带领38舰队挥师北上,他在登陆场留下了两条无畏舰用于提防可能流窜到这里的那两条明军的战列巡洋舰之后,就带着剩下的舰艇向像北方的巴士海峡前进,准备追赶明军。
在出发的同时,他给那些跟踪明军编队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下达了死命令,一定要跟死了这支明军舰队,哪怕追到天黑,追到太阳落山之后打开探照灯也不能放跑目标,一条船被驱逐了、被打沉了那就再换一条船,无论如何都不能放跑目标!!
哥伦比亚联邦现在需要每一个人恪尽职守!
而此时跟踪明军舰队的那些联邦军驱逐舰和巡洋舰,也已经分成了好几个编队,像牛皮糖一样轮流粘上去,他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位于明军舰队最后面殿后的是两条定远级战列舰,他们只要试图靠上去,前来阻拦和驱逐他们的并不只有护航的巡洋舰,那两条战列舰也会向他们开火。
明军的炮手炮术非常不错,即便是在15,000米以上的距离,也能够通过多轮半齐射实现跨射。
大明皇家海军的无畏舰炮术,在试射时的“半齐射”射法比较特殊,不是每个炮塔各出一门炮齐射,然后下一次试射时每个炮塔再各出另一门炮齐射。
而是舰首的所有炮塔全炮齐射,然后下一次试射时舰尾的所有炮塔再全炮齐射。这种独特的齐射法是为了避免全舰都被炮口烟雾影响,确保舰首或舰尾至少有一端的观察哨位可以更好地观测炮弹落点。
而当跨射出现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取得了炮术意义上的命中,此时距离真正命中差的只是一点运气,对于被跨射的军舰来说,如果不立刻开始规避继续这样闷头行驶下去,那么被命中也就是迟早的事。
第112章 “摧枯拉朽”(2)
虽然本森所率领的联邦军战列舰队当中没有任何一条高速主力舰,但是由于联邦军在这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无论是在太平洋还是在大西洋,从联邦军本土到他们想插手的热点地区,海上的路途都过于遥远,因此,这也让联邦军的战列舰获得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首屈一指的航程。
虽然哥伦比亚人的战列舰最快只能跑21节,但是哥伦比亚人可以比其他任何国家的主力舰都更加持久的跑21节,这年头战列舰的经济航速往往只有10节出头,联邦军的标准战列舰在全速21节下的航程依然要比某些战列舰的巡航速度下的航程更远。
因此,本森可以保持21节的速度进行持续追击,就像曾经上古时代在非洲大陆上追逐猎物的那些智人一样,虽然短程拼速度跑不过水牛和羚羊,但是恐怖的直立猿可以在太阳的照耀下在非洲大陆上持续追击几十公里,追得目标筋疲力尽,再也跑不动的时候再展开攻击。
本森认为自己所统帅的舰队,就像是当年的那些智人一样,用这种看起来愚笨的方法,但是却就是能够获得胜利。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被追逐的明军编队在最开始保持了一阵子20节的速度之后,接着逐渐把速度放慢到了15节,从这个举动就能够看得出来他们在过去几天当中的活动所消耗的燃料对他们现在的机动确实产生了影响。
在这方面,本森所做出的判断倒确实对了一半,明军这边降低航速,确实是出于节约燃料的角度来考虑,但是这并不是因为明军现在手上没有燃料了。
事实上那些伪装的商船船舱里面有的是燃煤,整整八条大船带的物资,四条主力舰再加上一批护航舰艇,哪那么快就能够给吃干抹净?
可是燃料虽然多的是,但在夜间进行加煤工作实在是效率太低,李彻所构想的用伪装船来充当补给舰的想法,虽然确实起到了可以说是突破性的作用,但问题在于这些所有的燃煤都需要水兵在夜间两条船互相靠帮之后,由人力一点一点的从一条船的货舱当中转移到另一条船的煤仓当中。
这个时代的军舰在停靠的时候,全舰官兵最辛苦的就是怎么给军舰加煤了,这种加煤工作往往需要全舰官兵在一起奋战几个甚至十几、几十个小时才能够完成。
而在海上,两条船在临时的泊地之间互相进行这种补给,一方面对于军舰上面的官兵们的体能来说,长久以往也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白天有战斗任务而晚上还要辛苦的进行补给工作,就算军舰上的船员可以一定程度上进行轮班,但是总有休息不过来的,而且伴随着这样的补给工作,随着任务时间的延续而不断进行,船员们的疲惫也在与日俱增。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只有四条战列舰,哪怕只有其中的两条战列舰整天像劳模一样“加班”,但是两条战列舰上面的载煤量依然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
相比于加煤的战列舰,加油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进行补充的时候可就容易得多了,把管子一插,重油就会源源不断地由泵运送过来,这一点可把那些战列舰上面的官兵给羡慕得“咬牙切齿”。
就像那些智人追逐猎物一样,本森所率领的得到加强后的38舰队,为了能够截住从巴士海峡向东撤退的明军舰队,本森让舰队先通过巴拉望水道,绕过民都洛岛,跨过过锡布延海,从早上得到消息开始一直追到了傍晚,最终在下午5:40,在穿过了圣贝纳迪诺海峡后,成功地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口堵上了向东南方向航行的明军舰队。
此时行驶在明军舰队最前面的两条永昌级装甲巡洋舰在看到了前方所出现的联邦军大舰队之后,一方面立刻给自己身后25海里处的明军“主力舰队”发去预警,一方面也立刻在海上开始转向,两条永昌级装甲巡洋舰正常排水量不过1.5万吨出头,满载排水量1.7万吨。
遇到联邦军在最前方打头的四条排水量达到三万吨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掉头逃跑——240毫米的舰炮哪怕是拉到一万米以内,都几乎不可能对科罗拉多级战列舰13.5英寸的侧舷主装甲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事实上别说是这两条末代装甲巡洋舰,面对联邦海军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这种在这个时代当下甲弹对抗拉满的“海上重步兵”,大明皇家海军就算是那几条装备330毫米舰炮的战列巡洋舰,除了掉头就跑之外也没有任何办法。
毕竟这是在防护上甚至胜过莱塔尼亚海军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一头的标准战列舰之王,和另一个时空当中服役之初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相比,虽然看起来火力上好像从16英寸的舰炮降级为了15英寸的不列颠马克一,但是眼下使用硬被帽的不列颠传家宝的威力并不见得要比服役之初还要使用软被帽的16英寸炮差多少。(当然,不列颠这一时期不同工厂生产出来的炮弹质量参差不齐,我这里指的是良品15吋绿弹。)
看着眼前这两条掉头就跑的装甲巡洋舰,本森上将气得牙痒痒,这就是高速主力舰恶心人的地方,如果明军没有这几条末代装甲巡洋舰,那么现在他们和自己这边一样没有战列巡洋舰可以给主力舰队搭配使用,那么自己从圣贝纳迪诺海峡杀出来之后,就能够以非常理想的状况直接截住明军舰队的主力,在海上展开一个理想化的T字横头,等待着敌人撞向自己。
上一篇:救命,我被病娇舰娘包围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