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49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这两条担任前卫任务的装甲巡洋舰在发现了情况不对之后便立刻一边发报一边掉头,跟踪明军舰队的几条联邦军舰艇汇报敌人的航速已经降低到了15节。

  蒸汽轮机想要提速并没有柴油机或者燃气轮机那么方便,如果自己能够直接堵上明军主力舰队的话,他们就算立刻开始掉头,甚至能够像莱塔尼亚公海舰队那样展现出极高水平的全体舰队所有舰艇同时180度掉头这样转进的绝活,自己也有信心在他们的速度提上来之前粘上去。

  虽然明军舰队当中新一代的超无畏战列舰的速度是23节,但是明军的无畏舰的航速是21-22节,几乎和联邦军标准战列舰差不多,除非明军愿意抛弃那些无畏舰,否则一旦被自己这边粘上去之后就只能选择打。

  可是现在,有这两条该死的装甲巡洋舰通风报信之后,敌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航向,并且把航速给提上来,天马上就要黑了,本森不可能继续再和明军舰队跑一晚上的马拉松,而且夜间本来就更容易丢失目标,作为现在有优势兵力的那一方,本森也不愿意进行夜战。

  元山那一战给他带来的阴影实在是太大了。

  “让追击的那些驱逐舰和巡洋舰立刻冲上去发动雷击!不要在乎伤亡!无论如何要把明军给缠住。”

  本森寒着一张脸下达了这条冷酷的命令,在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的舰桥内,其他官兵听到了这份命令之后,都有些瞠目结舌,因为这份命令和让那些跟在明军舰队后方始终在侦察和汇报他们动向的联邦军驱逐舰和巡洋舰上面的官兵直接去送死也没什么区别了。

  毕竟现在跟在明军舰队后方的联邦军驱逐舰和巡洋舰加在一起不知道有没有10艘,这么点兵力就去直接冲击明军舰队,哪怕不考虑敌人的护航兵力,就算是敌人战列舰的副炮,也足够把这些驱逐舰和巡洋舰给淹没了吧?

  明军无畏舰时代,绝大多数的无畏舰单侧可以集中12-16门120毫米副炮,到了超无畏舰时代,12门150毫米副炮那是标配,而且除了这些中口径速射炮之外,见缝插针的还有88毫米的反雷击炮,100多门120毫米或者150毫米的速射炮,再加上超过100门的88毫米反雷击炮,想要顶着这样的密集火力冲到能够发射鱼雷的距离上,恐怕真的只有上帝保佑才能办得到了。

  当然,谁都知道司令官下达这样的命令,并不是指望他们真的能够取得什么战果,而只是单纯地希望他们来拖延时间,拖慢明军舰队的速度,只要他们发起冲击,只要他们发射出鱼雷,明军舰队总要进行规避,总要进行转向吧?

  这些轻型舰艇的牺牲如果能够换来联邦军38舰队追上明军舰队,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毕竟联邦海军光是千吨级的驱逐舰数量就已经超过了200条,如果再把那些千吨级以下的老式驱逐舰给算上,联邦海军拥有300多条驱逐舰,这个数字雄踞世界第一,哪怕损失个10多条又有什么?

  哥伦比亚人有的是驱逐舰!在战争时期最快的记录是70天的时间内完成建造了一条驱逐舰。

  同时,本森也下令自己所跟随38舰队一同行动的那几个驱逐舰分队也立刻冲上去缠住对方,他现在就是要把自己手头上所有的驱逐舰都给压上去,他现在不要这些驱逐舰的伤亡数字,他只要眼前的明军!

  命令下达之后并没有过去多长时间,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是又收到了那些驱逐舰编队平静的回应,这些哥伦比亚联邦的驱逐舰上的官兵大多都是联邦军的良家子,他们的父辈有不少要么曾经在海军当中服役过,要么是联邦的海员,这些联邦军官兵都很清楚,他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这一场海战对于合众国接下来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因此当命令下达的时候,没有人去质疑这个命令太过于残酷,这些驱逐舰和巡洋舰只是平静地执行了命令。

  本森此刻在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上也忍受着内心痛苦的焦灼,他很清楚自己的命令是违背正常交战顺序的,往往在海战当中投入驱逐舰的时候,应该是在双方主力舰队进行交战之后,由己方战列舰的重炮来对敌方造成了损伤,削弱了敌方的火力和投射量之后,再让驱逐舰部队去冲击敌人火力密度已经大大降低的那些主力舰。

  但是现在.........

  愿上帝保佑他们。

  在这份命令下达之后,38舰队只是沉默着继续追赶,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那些英勇的驱逐舰所能够争取到的时间,他们究竟能够把明军舰队拖慢多久?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奢望这些驱逐舰能够取得什么战果,他们只希望这些驱逐舰的人员伤亡可以尽量少一些。

  这些海军官兵并不是那些华府的老爷,华盛顿的那些大人物不会珍惜前线大头兵的性命,但是你的战友是真的希望你能够回家。

  突然,正在接收电报的一名通讯兵激动地从位置上跳了起来,由于动作实在是太大,他连带着把自己头上戴着的耳机连接的线都给从发报机上扯了下来。

  “我们干掉了敌人两艘战列舰!攻击还在继续!敌人根本没有料到我们会用驱逐舰突然发动进攻!他们损失惨重!”

  什么什么什么?

  这突如其来的战报,直接让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剑桥内的众人都愣住了。

  干掉了两条战列舰?

  就靠那点驱逐舰?

  怎么可能呢?!

  本森上将上前来一把抢过了电报,而这份电报上面确实是白纸黑字地写下了他们干掉了两条战列舰,而且用词非常的准确,并不是用鱼雷命中了两条战列舰,而是在他们发电报的时候,已经看到这两条战列舰发生了严重的侧倾,马上就要翻肚皮的那种,在大海上这肯定是没救了。

  看着这份电报,本森上将感觉自己仿佛是在做梦。

  这么轻易地就干掉了两条明军的战列舰?

第113章 “摧枯拉朽”(3)

  本森现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因为这个开局实在是有些太梦幻了。

  两位数都不到的驱逐舰和巡洋舰向敌军舰队发动突击,结果居然就直接干掉了两条战列舰?

  难道说新的21英寸重型鱼雷的威力真的有这么大吗?

  本森很清楚,在正常情况下这么点兵力冲击一支战列舰编队,在敌人护航舰艇和战列舰队自身的火力面前有多么脆弱,在这些舰艇当中能够有1/3突破敌人护航编队的拦截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在这1/3当中如果还能有那么一条船能够冒着战列舰主副炮的凶残火力突进到发射鱼雷的距离,那这绝对是上帝保佑。

  毕竟这年头的驱逐舰大的也就千余吨,21世纪的055 13,000吨的体格叫大型驱逐舰,放在眼下20世纪初,你1300吨的体格就是大型驱逐舰了,而这种体格的驱逐舰吃一发150毫米的炮弹都不好受,本身脆得就像鸡蛋一样,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能有一两条船可以把鱼雷打出去就不错了,而鱼雷这种武器,自19世纪诞生以来,哪怕直到21世纪都是海军手中威力最大的对海打击武器。

  无论是战列舰主炮的炮弹,还是日后的反舰导弹,从杀伤力上而言都不如同时代的重型鱼雷。毕竟相较于空气,水明显更难压缩,也更容易传导威力。

  但是这样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却始终未能够成为海军最主要的输出手段,这其中最大的困境就在于鱼雷相比于炮弹和导弹来说速度太慢,发射之后到命中之前的这段时间当中变数太多。

  敌方的战列舰只要闪避得当,自己这边几条驱逐舰打出去的鱼雷连一根毛都捞不到也是很正常的。

  可是过去这些所有的常识在今天似乎都被英勇的联邦海军的小伙子们给打破了,这让本森上将感到格外的激动。

  毕竟自己曾经栽倒在这些小东西身上,现在能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这也让本森上将不由地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刚才撒出去的那些驱逐舰,这些驱逐舰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向着在联邦海军舰队面前掉头的明军装甲巡洋舰编队扑了上去,而另一部分则从两翼准备在趁着友军缠住这两条装甲巡洋舰的时候,直接以高速绕过去和明军舰队主力缠斗。

  本森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些扑向那两条明军装甲巡洋舰的驱逐舰,两条末代装甲巡洋舰并没有携带太多的直卫兵力,只有一大一小条轻巡洋舰跟在他们身边,大的那一条吨位有5500吨,小的那一条吨位只有3500吨,两条轻巡洋舰都并不以堆砌重火力见长,前者只有七门150毫米主炮,而后者的火力更是只有八门120毫米炮。

  但是,这已经足够体现出对这个时代的驱逐舰在炮弹上的绝对压制了。

  相比较于战列舰,其实这个吨位的驱逐舰和巡洋舰对于口径上的差距才是更加敏感的,在另一个世界当中的IJN就对自己手中的驱逐舰的炮弹能力进行过评估,而很让人大跌眼镜的一点是——大名鼎鼎的秋月级驱逐舰,配备了四座双联装100毫米BP炮,很多人看来这应该是对舰队火力的极大提升,毕竟虽然口径从127毫米降低了一些,但是炮管多了两门而且射速也相对更快。

  比投射量怎么都是赢家呀!

  但是IJN认为,这玩意的炮战能力和松级驱逐舰坐一桌,而松级驱逐舰作为战争后期的急造舰,只装备有三门127毫米火炮。

  而此刻明军不仅有堪称两条驱逐杀手的轻巡洋舰,两条末代装甲巡洋舰除了三座双联装240毫米炮塔带有一些无畏舰时代的风格以外,在副炮火力上更是有浓厚的前无畏风韵——两侧总共24门,单侧12门150毫米副炮,抛开火控和射程的角度考虑,这几乎相当于挂了一条克爹这样的12炮万吨轻巡在侧面。

  在本森目光注视之下,一个由六艘驱逐舰组成的驱逐舰分队在勇敢地发起雷击冲锋之后,就那么在对方的炮火面前融化了,只有最后的两条驱逐舰堪堪释放了鱼雷,而这种在极限距离上释放的鱼雷对于对方而言,哪怕耿直地不加以理睬也不一定能够命中,对方的装甲巡洋舰只是稍微偏了几个罗经点,就把自己保持在了对鱼雷的危险距离之外。

  对于这样的结果,本森并不感到意外,很显然哪怕是六条驱逐舰去冲击两条装甲巡洋舰和两条轻巡洋舰,在眼下这种太阳还没有落山,日照光线良好、天气晴朗的开阔海域,这简直就和让这些驱逐舰主动送死也没什么区别了。

  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雷击战果,要么像明军当初在元山那样过量地投入雷击舰艇,以饱和式的攻击压倒反雷击火力,要么像明军当初在元山时候那样,在夜间发动攻击,利用夜间不良的视野来作为自己的屏障。

  可以说明军在元山所发动的雷击作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海军轻型雷击舰艇作战的模板,用实际行动和丰硕的战果证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投入雷击舰。

  就算不具备以上那些理想的状况,也至少要让己方的大型水面舰艇提供可观的火力支援。

  就在自己的眼前,刚才一支驱逐舰分队的失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可是在自己视野所不能及的另一边,那些家伙又是怎么样取得战果的?

  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些疑虑,但是在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的舰桥上气氛已经有些狂热,联邦海军在此之前还没有经历过完全依靠自己这么快取得战果,而且代价还如此之小。

  眼前对两条装甲巡洋舰组成的编队所发动的鱼雷攻击没有获得理想的战果并没有浇灭他们的热情,因为是在为数不少的联邦海军的军官眼中,只不过是投骰子没有投出他们想要的点数而已。

  这些联邦海军的军官似乎把在海上发动鱼雷攻击看作是投骰子的赌博,他们可能觉得那便取得的战果是因为投出了一对豹子,而方才的失败是因为投出了一对一,这个游戏只要继续投下去,那么就算不投出豹子,迟早也能够投出一个大数来。

  更重要的是,电报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一切。

  半个小时的时间之后,本森再次收到了电报,这份电报依然是之前负责追踪明军的那些驱逐舰所发出的,他们刚刚进行了第二次攻击,并且这一次再次成功地命中了一枚鱼雷,然后干掉了一条明军的战列舰。

  这个时候不光是本森,就连刚才也同样分外激动的参谋长也觉得有些奇怪了,自己这边能够看到的驱逐舰编队损兵折将,结果另一边总共也没几条船反而能够大杀特杀?

  而且一枚鱼雷就干掉了一条明军的战列舰..........不是说这种可能性一点没有,但是根据联邦海军所掌握的情况,明军的战列舰向来水下防护都是不错的,虽然具体的防雷结构无从得知,但是联邦军能够确定的是明军在军舰的很多细节技术风格上,同莱塔尼亚公海舰队在战争爆发之前就有密切的交流,而莱塔尼亚公海舰队的军舰在这次战争当中已经不止一次地经受住了鱼雷和水雷的考验,虽然联邦军新式的21英寸重型鱼雷的威力可能要比莱塔尼亚公海舰队之前吃的鱼雷和水雷的威力稍大一些。

  但那顶多也就是造成更多的进水,怎么会沉得这么快?

  怀着这样的疑问,本森上将继续指挥着舰队发动追击,不管情况有怎样的不对劲,只要当联邦海军舰队主力的那些大口径舰炮瞄准目标,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追击的过程当中,他们遇到了海面上的两片巨大的油渍,很显然这两团油渍原本的主人现在已经沉入了海底,在海面上漂浮的油渍间,还能够看到属于两条巨舰上面曾经的一些东西。

  很显然,之前那些驱逐舰上报的战果并没有什么水分,他们确实应该是打掉了几个大家伙,而且本森后续派出的那些驱逐舰编队也确实受到了理想的效果,明军舰队被迫要进行z字形的航线,这自然降低了明军舰队的速度,让只带着一群铁王八的本森也有机会能够追上对手。

  可是伴随着双方舰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本森心中的不安也越来越强烈,这是他个人一种单纯的直觉,他不知道为何自己会有这样的感觉,难道是因为今天一切都过于顺利了吗?

  很快还在之字型行驶的明军舰队的动作逐渐慢了下来,在太阳已经几乎要完全落山的时候,本森在率领舰队进行了近乎整整一天的追击之后,才终于获得了眼下这个可以让大炮和鱼雷都发挥作用的机会。

  而且在黄昏当中,本森确定他所追逐的这支舰队只剩下了刚刚10条大型水面舰艇——在38舰队的炮火之下,敌人幸存的水面舰艇开始在海上解散编队,四处逃窜。

  在天彻底陷入黑暗之前的最后半个小时里,联邦军38舰队的那些“主力舰”们真正体会到了一把什么叫做砍瓜切菜的感觉。

  落在最后面的几条船遭到了联邦军战列舰压倒性的火力覆盖,由于这些由民用船只伪装的舰艇身上没有一寸装甲,因此当联邦军选择用重炮还以颜色的时候,明军这边经过改造的几条民用船只,表现相当优秀——由于联邦军所发射的很多穿甲弹在命中了这条民用的改装船只之后发生了过穿,原本那些为了穿透厚重装甲之后,确保炮弹能够在敌人军舰的船体内爆炸的大口径穿甲弹,结果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直接穿过了那些伪装船落入了大海当中。

  这一幕就像是另一个世界当中莱特湾海战里,栗田健男的第一游击舰队的那些大型水面舰艇围攻塔菲三号护航航母编队一样,当时的栗田健男第一游击舰队把塔菲三号的三条护航航母错认为了联邦军的三条舰队航母,而这边,联邦军把几条伪装船完全当成了主力舰,因此当炮弹发射过穿之后,在联邦军的许多军官的眼中,这一目的意义就变成了——敌人果然在编队当中有防护优秀的战列舰!

  反向实锤了属于是。

  在这种“摧枯拉朽”胜利下的狂热当中,就连一开始还保持着警惕的本森上将也有些激动了起来,毕竟此刻许多联邦舰艇的感受就像是在战争雷霆这个游戏当中,在顶级防里面成功绕测的99a一样,虽然摆在自己面前的有一堆薯条可以吃,可是受限于99a 7.1秒一发的射速,很多时候你看在眼里你吃不到嘴里。

  你说这能不急吗?

  然而就在联邦军上下已经逐渐处于一种“我正在走向巅峰”的错觉当中的时候,在太阳的余晖彻底落山之前最后一份收到的电报直接把本森上将从狂热的云端又踢回到了人间——不,应该是直接打进了地狱当中。

  这份电报是39舰队发来的,在飓风过境之后,39舰队的舰艇顾不上伤痛,在尽可能简单的处理了类似桅杆这样的损伤之后。剩下的舰队立刻出发,准备去堵泗水港。

  毕竟此前一直老老实实待在泗水港内的明军舰队,此前跑出来了两条船,39舰队决心亡羊补牢,那两条跑出去的他们暂时管不上,但是剩下的没跑出去的,可就不能那么轻松地让他们也跑掉了。

  而且39舰队那边也准备参考明军在元山港的经验,他们从自己的敌人身上获取经验,组织了一批轻型舰艇和鱼雷艇准备趁着夜色袭击泗水港。

  但是39舰队来到泗水港外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泗水港的情况好像有些不太对劲,于是他们派了一条鱼雷艇准备去打探一下,结果这一打探不要紧,这条小小的鱼雷艇居然非常顺利地就进入到了泗水港内部...........

第114章 赢一半输一半

  空无一人的泗水港给联邦军带来的,是极度的恐慌。

  很难形容39舰队向本森上将汇报泗水港内已经空了的消息之时,本森上将脸上的表情和另一个世界当中,萨马到海战里“塔菲三号”——TG77.4.3舰队司令官斯普拉格在获知包括大和号在内的联合舰队战列舰主力正向他们出来的消息时,究竟哪一个的表情更加精彩。

  对于现在的联邦海军来说,恐慌来源于未知,尤其是原本已知的东西现在变成了未知。

  作为整个联邦海军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作战力量,目前集中了联邦海军几乎所有的无畏舰和超无畏舰的第三舰队在爪哇海战之后的从容与战略上的优势,都是建立在对泗水舰队的封锁上。

  这种封锁使的泗水舰队对于大明来说只不过是一只存在于纸面上的力量,这让联邦海军长期以来事实上是以一倍的兵力优势来压制大明皇家海军。

  在联邦军发动对于东都的攻势之前,准确的说是他们在策划这场攻势的时候,在联邦军所掌握的情报看来,分成38舰队和39舰队的第三舰队可以像一个钳子一样从南北死死钳住明军在西太地区海上的所有大规模行动,联邦军的信心就在于他们可以想分兵就分兵,想要合兵就合兵,主动权无论如何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本森在得知明军剩余的主力舰队通过巴士海峡的时候,他才能够如此的淡定,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明军这支舰队在海上闹出怎样的动静,从长线来看,联邦军都可以从容地分配38和39舰队两支舰队的兵力,如果明军准备从38舰队所负责的北线下手,那就从39舰队当中抽调部分兵力补充38舰队,确保38舰队相比于明军的兵力优势,而39舰队那边面对一群缩在港口里面的伤兵,也可以从容地用相对更少的兵力把泗水舰队堵在港口里。

  毕竟,面对一支半数都是“伤兵”,而且需要慢腾腾地从港口的航道里面驶出来的舰队,负责看守泗水港的39舰队可以天然在港外列阵迎敌,在通常的海战当中难得一见的T优对他们来说那是手到擒来,就像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在弩炮行动当中对高卢海军的优势那样,德德酱作为一条从一战结束之后就没有经历过什么大规模改造的战列巡洋舰,能够在这场海战当中斩获多个人头,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这种阵型带来的优势的。

  可是现在,联邦海军过去一直以来最倚仗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面对已经变成一座空港的泗水港,39舰队剩余的那些作战舰艇现在已经不能够像过去那样,四两拨千斤地压制大明皇家海军的半数主力舰了。

  虽然联邦海军到现在都不太明白。明军究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胆子敢顶着飓风从港内出航摆脱他们的封锁——在这样的天气当中半数身上都有旧伤,而且大多都没有得到彻底修复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真的能够在惊涛骇浪当中撑过去吗?

  可是现在已经来不及去思考为什么明军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这样的天气当中行动的原因了,也不是思考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背负的时候了——眼下对于联邦海军来说,情况已经很明显了,敌人策划好了这一次的调虎离山,他们甚至不惜冒险,用自己手头上剩下来的主力舰穿过巴士海峡来引走第三舰队,本森更是明白敌人为什么在今天早晨的时候会重新试图穿过巴士海峡返回——明明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他们从更北边的航线进入东海返回本土是更安全的。

  为的就是把他们第38舰队给调走啊!把他们38舰队从南海引走,当他们38舰队追着明军抛出来的诱饵穿过巴士海峡的时候,他们从泗水港内借着飓风的掩护冲出来的舰队才能够平安地返回本土港口,否则的话,这支舰队如果在南海上遭遇第38舰队的拦截,那么以这支舰队目前的状态绝对是凶多吉少的。

  明军被困在泗水港内的那些“囚犯”成功“越狱”之后,联邦海军现在能做的,就是趁着大明皇家海军这些作战舰艇回到国内完成修理并恢复战斗力之前,对那支用作诱饵的舰队尽可能地斩尽杀绝,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继续保持对大明皇家海军足够的兵力优势。

  目前看来明军应该算是赢了一半,他们从泗水港内跑出来的那支舰队显然39舰队已经来不及追击,而且从兵力上来说也不便追击,这支舰队已经几乎可以肯定能够返回本土了,但是他们38舰队也成功地从明军撒出来的诱饵舰队身上狠狠地扯下了一块肉来。

  本森在内心也不得不感叹自己对手的魄力,他们居然真的敢用这么多主力舰来做诱饵,不,这事实上已经不能算是诱饵了,因为明军想必也知道如果不是这么舍得下本的话,他们是根本不可能把自己的38舰队从南海调开的。

  现在他已经拿下了几个战果,但是这在他看来还远远不够,虽然天马上就要黑了,但是本森已经下定了决心,他要尽可能地咬住这支舰队,哪怕进入夜战也要把这支舰队给尽可能的干掉。

  “司令官阁下,我想我们现在应该立刻返回东都外海。”

  在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的舰桥内,欧内斯特·金海军中校在这个时候突然提出了一个似乎是半途而废的建议。

  他的这番话也让周围的其他军官都把目光投向了他,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这个时候放弃追击眼前的敌人,虽然干掉敌人三条主力舰这个战果也算不错,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放任其他的敌军主力舰成功返回,那么敌人在未来在海军主力舰的总数上,准确的说是在可用的海军主力舰的总数上,将会恢复到同联邦海军基本相当的程度。

  虽然说,联邦海军在未来能够获得的新造军舰要比对方更多,但是那些在造船台上的大家伙想要等到他们形成战斗力并且逐步批量成军,无论如何都要等到明年了,这也意味着战争还要继续拖延。

  而且,虽然明国在爪哇海海战之后,他们的那个皇帝就恼羞成怒地中断了海军接下来的主力舰的建造计划。

  可是明军手里依然有一批已经在建造当中的主力舰,数量虽然比联邦军要少,但是未来他们同样也能够得到补充兵力。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由晋王府和大同派主持的新临时政府的执政效率明显要比过去的明庭和之前那个临时政府更高的情况下。

  如果现在能够把眼前这支明军舰队彻底吃掉,那么就算泗水舰队逃回国内,联邦军在未来依然可以保持一半的兵力优势,这个时候怎么能够撤退呢?

  “长官,我们现在在东都外海只有两条船!只有两条无畏舰!”欧内斯特·金中校道出了他最担忧的事情:“虽然我们都知道泗水港内的那支舰队现在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快的返回本土港口休整,而且我们也知道那支舰队当中不少舰艇身上都带有伤势,而且这些伤势很可能也在强闯飓风的过程当中扩大了。

  但是,我们在东都外海留的兵力实在是有些单薄,他们哪怕只是分出几条状况相对较好的战列舰,就可以把我们留下来的两条战列舰给逼走,然后他们就可以在海上肆无忌惮地轰击我们的进攻部队。

  敌人战列舰主炮的射程有20多公里,您可以用一把圆规在地图上按照20公里的比例尺画一个圈,看看我们在这个圈的范围内有多少部队,尤其是我们刚刚展开登陆的海军陆战队..........”

  欧内斯特·金的这番话说完之后,在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舰桥内的不少人都变了脸色,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方才都只是单纯地在海军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差点忽略了现在东都正在进行的那场大战。

  相比于守城部队要么依据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坚固大楼,要么蹲在地下几米处的城市下水管道里,就算是海军的大口径重炮,对于守城部队的杀伤效率也没有那么高。

  但是陆军的进攻部队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可没有这样的掩体,更重要的是进攻的时候为了打开突破点,往往需要在一个地方集中使用部队,这些密集投入使用的部队不要说遭遇战列舰主炮级别的重炮轰击,哪怕是轻巡洋舰或者是驱逐舰的主炮,都足够对他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毕竟,这六英寸级别的火炮哪怕放在21世纪的俄乌战场上,也照样能够让世界上防护性能最好的三代坦克——瑞爷的srtv122饮恨西北,那就更不用说这年头都靠着爹妈给的11路(两条腿)赶路,身上的“防护装甲”连蚊子都没有办法防御的碳基两脚兽了。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本森上将,这个时候能够作出决定,有资格作出决定的也就只有他了,如果选择继续追击的话那就等于是把陆军和陆战队的那些部队的生死,全都寄托在敌人为了确保安全而极度保守不会选择袭击东都这一点上。

  但是如果选择现在返回,那也就意味着对眼前这支明军舰队放虎归山,在海军新一批的主力舰规模化地成军之前,在未来大概一年的时间内,明美双方在西太地区的海上力量的天平被迫重新平衡。

  显然这哪一点都不是本森愿意看到的,而对他来说,现在这个问题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选择题。

  无论东都周边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是否会因此受到惨重损失,那头和他这个海军司令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不对那些士兵负责,更何况大头兵这东西就算死伤几万人,也可以通过增加动员迅速补充,但是海军主力舰力量上的对比如果错失眼前这个机会的话,那么问题可就大了。

  “让39舰队剩余的作战舰艇赶去保护登陆场。”

  本森下达了一个一听就是在敷衍了事,或者说是为了推卸责任的命令,谁都能看得出现在39舰队已经远远地落在了敌人的泗水舰队的后方,双方之间的差距早已经有数百海里,如果敌人的泗水舰队真的准备炮击东都周围的联邦军,那么等到39舰队赶到的时候,能做的大概只有给陆地上的伤兵们提供海上手术室了。

  但是眼下并没有任何一个人指出这一点,大家心照不宣地一起放弃了那些在陆地上滚泥巴的大头兵,或者说那些陆军和陆战队的官兵,在海军这种一等人的大多数作战参谋们的眼中,都只不过是一群耗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