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57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李仁炽被眼前这个倔丫头给搞得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了,该说的道理都说了,该打的比方都打了,可是对方显然有些油盐不进。

  于是他把带有些许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儿子,这小子从小就能言善辩,而且在李仁炽错误的认知里,郑观音应该也是和自己儿子有一腿的,臭小子,这个时候还不出来替自己说两句?

  李彻放下了手中的汤勺,他整了整自己的领口,但是却并没有面向郑观音,而是看向了自己的父亲:“爹,我觉得四公主至少有一句话说的是很对的。”

  “什么?”

  “那就是东都已经血流成河了,那么这场战争就必须要到华盛顿野血流成河才能终止。”李彻一下子就把自己老爹给搞懵了——你小子是来帮场子的,还是来和我唱反调的?

  面对李仁炽所投来的困惑的目光,李彻挥了挥手示意郑观音可以先坐下,郑观音也带着有些惊讶的目光看着李彻,她也没有想到这位世孙居然是一张嘴就替她说话的。

  “在面对强敌入侵的时候,能够保持这样抗争的决心是非常宝贵的,这种是金子一般的信念,我认为我们应该小心地呵护好,不要让这种信念的火焰轻易地熄灭。”

  李彻的手肘撑在桌子上两手交叉:“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我身处在一个弱小的国家,在遭到强敌入侵的时候,在侵略者屠杀我周围同胞的时候,在我的亲朋好友死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会想些什么?我那个时候还能够保持理性吗?

  我觉得我恐怕做不到,我自认为我是一个相对感性的人,所以真的如果有那一天的话,我会在林海和敌人战斗,我会在雪原和敌人战斗、我会在城市和敌人战斗,我会在地道里和敌人战斗,我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哪怕没有后援,没有补给,我会用我能够找到的任何武器同敌人战斗,有枪就用枪,没有枪就用刀,哪怕是吃糠咽菜,甚至是啃树皮吃棉花我也绝不投降!就算战斗到最后一刻我身边什么武器都没有了,我就是抓起一根木棍也要砸向他们的脑袋!”

  李仁炽有些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儿子,这小子说的虽然是大白话,虽然他口中说的是一种“假设”,但是不知道为何,饭桌上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李彻所说的这番话当中一种难言的情绪和感染力。

  这种情绪和感染力的来源只有朱妙云能够明白,她是现在最能够理解李彻所说这番话背后意义的人,朱妙云一时之间脑海当中想到了很多,鼻子有些发酸,眼眶也有些发红,好在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李彻的身上,并没有人注意到永宁公主那一点奇怪的微表情。

  “当然,我现在没有遭遇这一切,所以我现在能够保持冷静和克制,四公主,我可以在这里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作出承诺,让华盛顿也血流成河这不是一句空话,但是实现这一句话的时机并不是在当下!

  有的时候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好的蓄力并且打出去,暂时的和平是为了休养生息,是为了我们在日后能够更好的复仇,我们和哥伦比亚人的停战协议,乃至这次世界大战当中所有的停战协议,都不意味着这场大战彻底画上了句号,这只不过是一个中场休息,是最多不超过20年的停战而已。

  我今年19岁,四公主您今年也就20出头,难道说您没有信心在20年以后,以更充分的准备、率领更强大的军队和更完善的装备来对仇敌进行复仇吗?

  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灭吴,秦国并吞六国奋六世余烈,20年的尺度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并不算太长,公主殿下?您和您的人民难道真的一刻也忍不了吗?”

  郑观音略微沉默了片刻:“我并非是不愿意相信世孙,但是我向来喜欢从历史上吸取教训,秦桧也曾经是主战派,唐明皇也曾经是旷世明君,20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是说短也确实不短了,我怎么知道20年的时间之内不会消磨您的雄心壮志和曾经立下的誓言?毕竟像这样的誓言,您就算在这里对我保证了,也根本不可能公之于众。”

  “确实不能公之于众,但我也确实没有更多能够取信于你的方法,总不能我们也跑到洛水边指洛水为誓吧?”李彻摊了摊手:“如果你觉得洛水的名声已经臭了的话,也可以指长江为誓。”

  “这种玩笑并不好笑。”郑观音摇了摇头:“我要如何相信你所说的这些?北宋和辽国签署澶渊之盟的时候,当时想的究竟是一时的苟且,还是从此之后北疆再无战事呢?”

  “这就是我为什么越来越讨厌司马家的原因,因为他们现在的政治许诺已经没有人愿意轻易相信了,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就给四公主从利害关系上分析一下。”李彻耸了耸肩道:“首先,在这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欧洲只有巴尔干一个火药桶,而现在欧洲遍地都是被埋下去的火药桶。

  对于莱塔尼亚人来说,他们在这场战争当中直到最终停战,莱塔尼亚人的军队都依然还在高卢境内,在东边他们更是夺取了乌萨斯的大片领土,拿破仑都没有能够击败的乌萨斯被莱塔尼亚给击败了,虽然他们现在因为国内快吃不上饭的各种现实原因选择退出了战争,但是英法两国在这场战争当中付出了这么惨重的代价,你觉得他们不会从莱塔尼亚人身上割肉吗?

  莱塔尼亚的马克崩溃是可以预见的,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的莱塔尼亚,不是普法战争后的高卢,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凑齐所有的赔款,在协约的巨额索赔下,莱塔尼亚只能超量的增发货币,等到莱塔尼亚人民发现他们一个面包需要花费50万马克去购买的时候,你觉得到时候会怎么样?

  不说乌萨斯,在我们的北边邻居,曾经的那个乌萨斯倒下了,但是现在一个新的乌萨斯联邦建立在曾经乌萨斯的地基上,这个乌萨斯联邦现在的主要执政党有着和我们大同派相似的理念,他们有一个高效的团体,而且还有一个愿意和其他各派广泛合作的开明领袖,现在乌萨斯联邦的领袖可比尼古拉二世那个蠢货要精明得太多,他甚至预测到了莱塔尼亚的失败并趁机收回了此前割让给莱塔尼亚的除了波拉尼亚以外的大多数领土。

  大国的发展是需要生存空间的,你觉得乌萨斯在未来是会继续在西伯利亚和我们争夺那些烂地呢,还是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到西边去呢?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欧洲,公主殿下。”

第131章 此子类我

  这真是那小子做出的断言?”

  李宗棣在书房里详细的听完了李仁炽所转述的昨天饭桌上所发生的事情经过之后,虽然不至于说有些难以置信,但是依然颇感意外。

  李彻这小子从小就聪明,这一点自己在过去虽然很喜欢,也确实因为自己有这么一个聪明的孙子而颇为自得,但是李宗棣很明白一件事,孩子聪明固然是好事,但是纵观史书浩如烟海,这天底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缺乏聪明的人,但是这些聪明的人当中真正能够成事,能够成大事的,对他们来说最宝贵的品质绝对不是聪明。

  就像三国当中哪怕被人们称作智几如妖的诸葛孔明,人们对他的敬仰千百年来不曾断绝,归根结底难道只是因为诸葛孔明你的聪明才智吗?

  当然不是了!郭嘉、贾诩这些人,如果只是比聪明的话,相信也不会比诸葛丞相差到哪去。

  当因为铁路规划需要经过昭烈庙,在讨论是否要拆除昭烈庙的时候,有人随意问出口的那一句“如果拆了朝烈庙,那武侯祠怎么办?”便让铁路改道,这又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敬仰诸葛丞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这不是一种愚忠,这是一种道义,是一种格局。

  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格局,毕竟这个世界上某3000年以来最聪明的种族或许真的有小聪明,但是从来就没有大格局。

  格局这个词在21世纪可能是在某些老领导、主播、网红的嘴里被说的太多了,导致这个词虽然不至于像“同志”一类的词那样遭到了污名化,但是其本身的含义也被过度的滥用而让人们对这个词“脱敏”了。

  反正在当下的李宗棣看来,格局这个词的本意是“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和范围”,他相信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高度,而很显然李彻所展现出来的对当下世界格局的认知,超过了李宗棣对李彻的固有印象。

  眼下无论是东大和哥伦比亚双方还是东大和维多利亚双方,又或者是欧洲那边的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的停战协议谈判,都不代表这场震惊世界的大战彻底画上了句号。

  本质上这场战争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无论是这场战争当中的获胜方——协约国集团也好,又或者是这场战争当中的失败方——同盟国集团也好,没有任何一方对这场战争感到满意。

  输掉这场战争的一方并不认为是自己的实力不济,而是认为自己倒在了卑劣的暗算当中,赢下战争的一方也并不认为自己占尽便宜,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这场战争当中也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但是并没有取得理想当中的收益。

  “父亲,小孩子随便说着玩的...........”李仁炽没办法从自己老子的脸上揣摩出他的想法,因此在老老实实的把事情经过说完一遍之后,便带着几分小心的给自己儿子打补丁:“这个年纪的孩子总喜欢有一些惊世之言,做不得数的,他的这个断言...........”

  “他的这个断言,我觉得非常正确。”李宗棣抬了抬眼皮:“虽然不一定是20年,可能就在10年以后,也可能是在三四十年以后,但总之在未来肯定还有一场规模更大、烈度更高、更加残酷的世界大战,这是毋庸置疑的。”

  李仁炽没有反驳,事实上他在回味了自己儿子所说的那些话之后,他也对此产生了深深的认同。

  “尤其是那小子在评价完欧洲之后,对于现在我们和联邦之间的评价。”李宗棣悠悠的叹了一口气,用自己的口吻复述了李彻昨天在饭局上当着郑观音的面点评完欧洲之后,继续对当下东大和哥伦比亚两国之间的局势所作出的评判:

  “‘在我们眼下,这个时代正在经历人类科技和工业发展最迅速的时代,现在的人类能够以古人难以想象的伟力改变这个世界,蒸汽机和钢铁船舶让原本充满风险的跨境旅途变得触手可及,原本割裂的世界正在前所未有的走向共通。

  可是也正因为如此,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上,却没有办法同时容纳两个强国,在我们和大洋对面的那个国家当中,只有一个国家能够笑到最后。’我在19岁的时候,对于这世界中国的局势的认知,也不过如此了,你、老二还有老三你们哥们三个,没有一个像我的,但是你给我生了一个好孙子啊,此子类我!”

  说完之后,李宗棣把目光继续投向李仁炽:“你觉得这个能够笑到最后的国家会是我们吗?”

  “这个问题,昨天在场的时候,郑观音就曾经向彘儿询问过。”

  “那小子是怎么回答的?”

  “作出回答的并不是彘儿。”

  “哦?”李宗棣由衷的感到事情变得更加有趣了起来。

  “作出回答的,是永宁公主殿下。”

  “是永宁?”李宗棣对于这位公主殿下还是有印象的,对于这位从小就是美人坯子,长大之后更是以美名闻名宫内宫外,被邕宁帝捧在手心上的公主殿下,李宗棣一时之间还没有办法把这样的“花瓶”和能够“作出回答”的人联系在一起。

  “是的,永宁公主的回答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当场写了一篇弘文.........的一部分?”

  “哦?”李宗棣的音调又高了几分。

  “公主殿下说了一系列排比句,大概是.........我们现在是世界上唯一还在系统的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

  我们走过的山路是徐霞客曾经留宿过的,

  我们走过的关隘是六国曾经逡巡而不敢前的,

  我们驻足远眺的城楼是于谦曾经坚定守卫过的,

  我们现在能驰骋由缰的西北草原是霍去病曾经为之而奋战过的.........

  我们在棋局上面对过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我们的对手更迭不断,不变的只有棋盘和我们自己.........大概说的是这个意思。”

  李宗棣回味着从自家儿子口中所听到的永宁公主说的这番话,半晌过后点了点头:“说的挺有意思,公主殿下的口才不错,辉煌的历史确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和珍贵的精神食粮,老大你是怎么看的?”

  “现在是一个讲究钢铁、火药还有化学的年代。”李仁炽直言:“我现在几乎在负责整个国家的经济系统和工业系统,因此现在我比以前更清楚,我们和大洋对面的联邦差距到底有多大,说实话,父亲,在昨天之前,我其实一度对我们和联邦之间的战争是比较悲观的。”

  “难道说在昨天你被这位永宁公主的这一番话给打动了,转变了你的态度?”

  “不。”李仁炽摇了摇头:“改变我态度的是彘儿之后说的一番话,简单来说,应该是他当众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题。”

  “一个计算题?”

  “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我们国家即便不包括周边的新罗、延平、吕宋这些地方,只算本土大陆,我们的总人口也已经超过了五万万人,人口是大洋对面的联邦五倍以上。

  而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国家工业人口的多少、工业产值的多少某种程度上可以比较简单地和这个国家的城市化率画等号,城市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为工业所服务的工业人口也就越多。

  所以只需要做一个很简单的计算题,如果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能够达到33%,也就是1/3,那么我们国家的工业人口就几乎相当于现在联邦的全国人口,即便在经过了这场世界大战之后,必然会有大量的欧洲移民涌向联邦,让联邦的人口在接下来的一二十年当中迎来快速增长,但是无论他们再怎么增长,只要我们的城市化率发展能够达到33%以上,即便抛开其他因素所造成的计算误差,我们的工业规模最少也能够达到联邦的1.5倍。

  也就是从彘儿的口中我才意识到,联邦现在在工业生产上的优势并不是不可撼动的,恰恰相反,对我们来说,这甚至是触手可及的。”

  李仁炽所说的这个“计算题”也同样让李宗棣眼前一亮——有的时候像这种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在某一个时代背景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那就像是隔了一层窗户纸一样,没有捅破之前就是看不出来端倪。

  这方面的例子事实上在另一个世界当中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世纪之交的时候也曾经发生过一次,那个时候绝大多数的西方学者都无法预测到我们在21世纪的经济腾飞,联邦人也正是在这些众多智库的结论当中,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反恐战争。

  但是有一个西方的经济学家也同样只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题,他用当时韩国的人均gdp去乘以我们当时的人口数字,随后他就得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因此他也得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只要我们能够发展到人均相当于韩国的程度,一个空前强大的巨无霸就将出现在世界上。

  这么简单的计算题,难道真的很复杂吗?但是人有的时候就是差着灵光一现。

  “这说话的调调怎么感觉那么像第五先生?”李宗棣在嘴里嘟囔了一句,随后他深深的看向自己的大儿子,再一次的说出了那句今天晚上他曾经说过一遍的话。

  “你有一个好儿子啊。”李宗棣感叹的道:“以我的岁数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我们对昂撒复仇,重新夺回瀛洲、然后他打上联邦的本土,不过你应当是能够看得到的,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你做帝国皇帝的话,在后方好好地搞好经济后勤就可以了,海军的事情就问你儿子,陆军的事情就问你二弟,老大你和他们不一样,千万不要把你的精力浪费在军事上。”

  对于自己老爹对自己的评价,李仁炽甚至有点想要掀桌,这老头子真一点不给自己留面子啊,如果不是看在今天书房只有父子两人的情况下,李仁炽真的想要拍案而起和自己老爹讲讲道理了

  “宋王府那边的态度果真都像郑观音那么强硬吗?”李宗棣继续问道,现在如果要保证和平谈判能够继续进行下去的话,那么就不能不考虑宋王府以及整个延平高层的意见。”

  “还不至于像四公主一样那么极端,但是延平的百姓在舆论上目前应该是最坚定的反对停战的那一批。”

  李宗棣沉没了片刻:“你知道吗?老大,我其实特别能够理解那些延平的百姓,如果我们晋王府在那座岛上的话,我也不愿意停战,我能够明白靠着我们现在在海上取得的这两场大胜,有些地方我们可以通过谈判拿回来,可以少死很多人,但是我就是不愿意。

  因为我现在有些害怕,我已经60岁了,你说我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活几年呢?当初起兵的时候,我怀揣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理想,希望能够为国家扫除那些虫豸,驱逐那些外敌。

  但是现在我甚至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了,我曾经期望由我来为国家雪耻,但是这个机会恐怕要等到十几年甚至20多年以后才能够实现,就算我真的能够活到那个岁数,你觉得老头子我难道还能够拎着马刀上去冲杀吗?”

  李仁炽也叹了口气:“父亲以大局为重、相忍为国,儿子钦佩。”

  “得了,你少在这给我戴高帽!”李宗棣呵呵一笑:“行了,这些问题今天且先不说,到底怎么样先等我们和联邦人的第一轮谈判结束之后再说,我们来聊聊另一件事,老大,你知道下面一共选了两个国号么?”

  “知道的。”李仁炽拱手道:“一个是‘晋’,一个是‘唐’。”

  -------------------------------------

第132章 嘴硬如大耶老师

  一个好的国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意义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这片有着5000年以上历史的土地上,对于国号的选择就更要慎之又慎。

  现在讨论下来之后,摆到台面上的国号有两个,一个是源自于李晋王府的封号“晋”,而另一个就是根据李晋王府的“李”姓选的“唐”。

  在自己爷爷和老爹讨论国号的时候,此时此刻,李彻正在屋子里和朱妙云煲电话粥。

  自从两人相认以后,就几乎有说不完的话,毕竟在此之前,两人互相遇到什么事情,在说话之前总要考虑一下自己说出来的话是不是符合这个时代,是不是符合他们的身份。

  甚至有的时候遇到一些好玩的事情,想到一些有趣的梗,哪怕说出来了周围的人也无法理解,那种孤独感真的很难用言语来形容。

  但是现在的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李彻和朱妙云之间互相都恨不得把自己这一段时间看到的所有的事情都说给对方听。

  “现在选择出了这两个国号,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此前曾经有人提出来的继续以“明”作为国号,就像西方某些国家那样改称“第三大明帝国”之类的建议已经被放弃了,就不知道我爷爷会选择哪一个了。”李彻和朱妙云也在说国号的问题:“但愿不要选晋,否则的话,我宁愿接受那个第三大明帝国。”

  “可是这个第三大明帝国听起来就有点想让人敲木鱼啊。”朱妙云忍着笑意:“感觉这个国号听起来以后的化工产业就会很强的样子。”

  “你一个女孩子从哪知道那么多地狱笑话的?”李彻忍不住问道。

  “当然是看书了,书中可不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书里也有得是地狱笑话。”

  “女孩子家不要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书。”李彻有些小小地大男子主义的提出了批评意见,但是朱妙云却嘿嘿一笑:“我可没有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书,我看的可都是世界知名作家写的正规出版的读物。”

  “正规的出版读物能够有这样的地域笑话?”

  “当然有了,你知道为什么村上春树一直都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吗?”

  “为什么?”

  “你呀,正规的文学著作你不怎么看,那个时候就用我的手机和电脑翻电子版的绿宝书(《联邦战列舰设计史》)之类的,我告诉你吧,村上春树在他的作品当中写过一个关于四个莱塔尼亚人和八个犹太人的笑话,你知道怎么让四个莱塔尼亚人和八个犹太人都坐进一辆普通的三厢小轿车里面吗?”

  “把犹太人塞到后备箱里面去?”

  “错了,是前面坐两个莱塔尼亚人,后面坐两个莱塔尼亚人,然后中间的烟灰缸里面放八个犹太人。”

  “草。”

  伴随着李彻口中蹦出了一种植物的称呼,电话两端的人都快活地笑了起来。

  当然两个人都知道放弃这种建议并不是因为“第三XX帝国”在李彻和朱妙云两人听起来实在是有些过于地狱笑话,这事实上是因为这种有些过于偏西方风格的国号,恐怕不能够为大多数的国民所接受,而剩下的这两个国号当中,李彻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接受叫“晋”的,尽管“晋”从中国古代的传统上来说,是一个相当尊贵的封号。

  毕竟作为春秋时期最重要的诸侯国,在春秋时期晋国一直是强国,即使是公元前678年,晋国发生“曲沃代翼”之后,晋还是姬姓,综合实力不降反升。武公、献公时期的晋都是春秋大国,更不要说晋文公重耳称霸天下了。自文公以下,襄公、景公、悼公都将晋国维持在一线强国的水准。晋国实力强,加上晋文公的美誉度加持,“晋”这个国号作为爵位王号那可以说是相当受欢迎。

  就爵位而论,杨广(隋炀帝)、李治(唐高宗)、柴荣(周世宗)、赵光义(宋太宗)、也孙铁木儿(元泰定帝)等晋王登上皇帝宝座。

  但是就国号而论可就完蛋了,晋这个国号好巧不巧的先是遇上了“言而有信司马家”,你光是指着落水放屁也就完了,后面甚至干脆来一个成济当街弑君,你手底下的人替你干了脏活也就完了,你司马家还要灭口,结果让成济和他哥两个人脱光了,跑到屋顶上把司马家的丑事说得举城皆知,沙皇帝这种事情,以前和以后都不是没人做过,但是大家都关着灯啊!

  如果说晋朝好歹还能算是一个大一统的话,那么到了后面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可就彻底的把这个国号给踩到了下水沟里去,当年石敬瑭出卖燕山山脉以南的幽云十六州,换来契丹人出兵推翻后唐末帝李从珂,石敬瑭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

  出卖燕云十六州导致北宋无险可守,他认比自己还小11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干爹。宋人欧阳修气得在《新五代史》中破口大骂:晋之事丑矣!

  (当然了,我大宋自己打不下燕云十六州,把责任归结于石敬堂卖国也是有点搞笑的,石敬瑭卖国可耻和你宋丢人这两者之间没什么必然的关系。)

  “那如果要是定国号是唐的话,首都应该还是在应天府吧?那这应该算是东唐?”

  “史书上出于区分可能会这么称呼吧。”李彻的心思并没有放在这东西南北上:“说起来我现在心里还有些没有准备好,这眼看着突然就要当太孙了。”

  “现在你爷爷皇帝都还没当呢,你就已经考虑自己当太孙了?你怎么不进一步想想你以后成为皇帝会怎么办?”

  “重点不是以后我怎么样,重点是我到时候作为已经成年的皇太孙,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肯定要选妃,你做好准备当我的太孙妃了吗?”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