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灵使徒00
“萨将军,我军是在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被哥伦比亚和维多利亚联军击败的?”
“晋王殿下,海军同陆军不同,虽然我方要多出两条船来,但是哥伦比亚和维多利亚联军的总吨位和单舰质量都在我军之上啊。”萨鼎铭可不能让海军的形象在晋王的眼中因为晋王对于海军技术的不了解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他立刻解释道:
“哥伦比亚和维多利亚联军数量虽少,但是他们出动的军舰都是各自的绝对新锐,尤其是维多利亚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拥有8门15英寸的重炮和13英寸的装甲!吨位预计在3万吨级别。
声望级战列巡洋舰的吨位更是逼近4万吨,相较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不仅在速度上以32节的高速冠绝全球,在火力上相比于女王只减少了两门主炮的情况下,防护性能甚至犹有胜之,就算是两条虎极战列巡洋舰,也是吨位在3万吨以上装备8门13.5英寸舰炮。装甲可以免疫我军280毫米火炮的强大战舰。
维多利亚帝国和哥伦比亚合众国联合舰队的12条战列巡洋舰全部都是超无畏,并且从一开始就压制住了我军的舰队。”
李彻听完了萨鼎铭的介绍之后,眼皮子都忍不住的抖了抖,在他的印象当中另一个世界的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就是个脆皮,结果在自己这边的这个世界当中听起来这根本就不像是声望,反倒像是六炮版本的胡德!就连老虎的装甲似乎都得到了一定的强化。
也难怪大明皇家海军会输掉这一战,想到不列颠人在本土还有装备15英寸舰炮的复仇级战列舰压阵,没有让维多利亚皇家海军施展全力真是抱歉了..........
这下子大家倒是明白数量上的那点优势在兵力质量上的差距面前那根本算不上什么,邓正卿将军麾下只有6条战列巡洋舰是超无畏,而且明军现役的超无畏舰普遍装备的是在战争之前和莱塔尼亚联合研发的330毫米舰炮,虽然火炮的性能相当不错,但是显然并不具备碰瓷15英寸舰炮的资格。
装备280毫米舰炮的明军老式战列舰虽然具备数量优势,但是面对火力机动和防护都稳压自己、综合作战能力仅屈居于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之下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根本打不出有效的伤害,只能依靠还算不错的防护苦苦支撑。
早在日德兰海战的时候,莱塔尼亚公海舰队那些装备280毫米主炮的军舰就已经被证明了,这种火炮只能威胁不列颠人那些只有六英寸装甲的脆皮战列巡洋舰,哪怕是九英寸装甲的狮级战列巡洋舰,也不是280毫米舰炮可以轻易挑战的。
“.........除了在兵力上的不足以外,我军舰艇的火炮指挥仪落后于维多利亚军舰艇,我军的火控台只相当于维多利亚军坡伦火控台的早期型号,而维多利亚军舰艇上普遍加装了后期型的坡伦和德雷尔火控台,加之我军处于战场不利的逆光、迎风位置,观通视野受到极大阻碍,炮击效率极低,开战不到一个小时,相继有3艘战列舰沉没,1艘战巡退出战列线,情况已然岌岌可危。”
“当时我就在海康号战列舰的司令塔内,本来已经做好了战至最后一弹的准备,然邓正卿见战况不利,命令前军战巡提高战速,向维多利亚军舰队前方斜刺冲锋,以求使后军战列舰脱离战列线,得到保存。”
听到邓正卿率领六条战列巡洋舰,冲击敌人整条战列舰,大家此刻的情感也仿佛被当时邓正卿将军的壮举所感染,虽然萨鼎铭只是在波澜不惊的描述海战发生的经过,但是对于众人来说,简直比此前听过的最激动人心的评书还要让人心神激荡不已。
“维多利亚军以声望号等四舰拦阻击之,弹雨如雨点般在邓正卿旗舰‘致远’号战巡上落下,战至下午15时半,邓正卿将军眼见他们已经吸引维多利亚军绝大多数火力,因此在‘致远’号战巡上悬挂起信号旗,下令所有的战列巡洋舰就地同时进行180度转向,准备撤出战场,原本作为先导舰冲在最前面的‘致远’号,此刻落在最后为全军殿后。”
说到这,萨鼎铭的语气已经有些哽咽,他忍不住又灌了一口热茶:“但是当致远号已经快要完成转向的时候,致远舰突然发生大爆炸,全舰无一幸存,邓正卿将军也一同殉舰。
可以说前军剩下的战巡和我所在的后军剩下的战列舰,能够成功的撤回到泗水港内,全赖邓正卿将军最后发起的搏命冲锋,当我军撤到泗水港外的时候,联邦海军战列舰主力正好姗姗来迟,再晚一步我们就会被联邦海军战列舰主力堵在泗水港外。”
听到这大家不由的都有些后怕,很显然维多利亚帝国和哥伦比亚合众国是准备以战列巡洋舰编队作为“快刀”,以战列舰编队作为“砧板”,只是邓正卿将军的英勇举动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我原本听闻邓正卿将军殉国之后,对其便颇为敬重,不曾想邓正卿将军居然如此壮烈。”
李宗棣击节而叹,接着重重的一拍桌子,对坐在桌子上末席的李彻道:“小子,出去倒杯酒进来,今日爷爷我便要违例破一次军规,遥敬邓正卿将军一杯。”
第十四章 萨鼎铭的“菊水特攻”?
详细的了解了爪哇海海战前后的经过以及背后的诸多原委,亲耳听闻了邓正卿将军气壮山河的故事以后,在座的众人大多都浮现出了一种“当浮一大白以敬英雄”的心态。
可问题在于,虽然大家从萨鼎铭那里获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信息,但是有一点是没有解决的,那就是眼下的敌人要怎么打赢?
虽然从萨鼎铭的口中,大家能够吸取并总结出海军在过去的很多失败的教训,也能从邓正卿的身上获得精神上的鼓舞,但是.........这些或许能够成为以后军队精神上宝贵的财富,这种东西将会是一支军队能够长期保持战斗力、长盛不衰的关键。
可这却不是眼下大家所急需的东西。
在一个人面对强盗准备闯进自己家门的时候,他所需要的只是一把眼下能够防身的武器,这可以是一把尖刀,甚至只是一块板砖,而不是几天以后才能够被快递公司送来的从网上下单的AR15。
当李宗棣向萨鼎铭询问海军在获得物资补给之后具体能够做什么时,萨鼎铭同时提出了一个兜底的方案和一个进取的方案。
所谓的兜底方案就是在此之前萨鼎铭早就已经制定好的老鼠运输方案,名字不好听,但是非常的实际,这个方案是保证了未来对维多利亚帝国和哥伦比亚合众国抗战的下限,至少让吕宋和延平二地还在抵抗的部队不至于彻底孤立无援。
而另一份较为进取的作战计划,则是针对在新罗的合众国军所制定的。
萨鼎铭不是那种只会把目光放在海上的将领,在晋王决心起兵靖难之前,李宗棣就已经率领大军进入新罗,把刚刚在靠瀛洲“公军”(公家代表朝廷,同代表幕府的武家相对)对明军和幕府军背刺迅速拿下瀛洲列岛之后又想图谋新罗的协约联军在平壤城下给予了迎头痛击。
虽然合众国军比历史上要早一年就加入了欧战,不少军官也都经历了欧战战场上的磨练,但是在离开了维多利亚军和高卢军这两个大腿之后,合众国军的部队士兵素质和作战经验都没有办法同晋王麾下的野战军相提并论。
更遑论骑兵出身的联邦新罗特遣军司令部安德烈·沃克·布鲁斯特显然在对于步兵和炮兵的运用上同李宗棣相差甚远,平壤一役当中合众国军作为火力支柱的高卢制M917 155毫米重型榴弹炮居然被明军的105毫米榴弹炮反过来给压制了。
晋王在靖难之时,新罗战场上的态势已经得到扭转,李彻的二叔李仁煦和三叔李仁燧分别领兵,成功的将新罗战场上的合众国军进行了分割,一部分向着元山一带进行压缩,而另一部分则向南夺取汉城之后准备进一步将合众国军推向釜山。
这份作战计划也算是萨鼎铭在原本老鼠运输的方案上经过刚才现场的修正之后拿出来的,以他现在看来最为完善的作战计划了。
他知道晋王对于海军是有很大的期望的,所以他在他认为海军能够办到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增强了海军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萨鼎铭所提出的这个作战计划堪称玉石俱焚,那就是动用在海参崴的北洋舰队老式前无畏舰,挑选恶劣天气隐蔽出航,靠着新罗沿岸的海湾昼伏夜出,在夜色当中抵达元山港合众国军的登陆场。
随后这些老家伙们将会集体冲滩,化身为在滩头上字面意义上不沉的钢铁堡垒,用他们的火炮来埋葬,已经被包围在元山一带的联邦部队,配合岸上的陆军在这里打联邦人一个歼灭战,吃掉他们被包围在这里的十几万人!
海参崴原本是大明北洋舰队重要的军港之一,但是在上一场战争爆发之前这里就已经成为了“北洋养老院”,这些老旧的战列舰在这场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已经落伍了,然而这些已过而立之年即将行将不惑的老舰,在眼下国家风雨飘摇之际被寄予了这样的重担。
这让人联想到前明在这场大战爆发之前那雄伟的“艨艟八百,海鹫三千”的庞大舰队,现在主力被分割在南方的多个港口,搞得需要这些爷爷辈的船在上前线..........去执行这样一场注定有来无回的任务。
稍微了解一些海军都知道这些老爷船冲击登陆场成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萨鼎铭比别人更清楚,但是只要有一两条船能够冲滩成功,那么这就将会成为一座敌人头疼的堡垒。
这场战争当中,大明在整个战局上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源自于海军在海上的失利,萨鼎铭这个作战计划也是怀着一种赎罪、雪耻的心态来制定的。
这一点李宗棣当然也看出来了,他听完萨鼎铭的叙述以后,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虽然不懂海军的晋王并不太清楚让战列舰冲滩成功的概率有多高,但是这种中心开花的战术就算真的冲滩成功了,那些船上的官兵们大概也必然死伤惨重,甚至说不定还会全军覆没。
“海军只能拿出如此惨烈的作战计划了吗?”李宗棣问道:“海军不还有25条主力舰吗?这些船只难道不能发挥作用吗?”
“殿下,您在靖难之前,对在新罗领兵的两位公子应该是做出了吩咐,其中之一应该是想要歼灭现在已经被逐渐压缩在元山周边一带的合众国军吧?”
萨鼎铭并没有直接回答李宗棣海军手头上25条主力舰现在在哪里,而是对李宗棣在新罗战场上的布置进行了大胆的猜测。
“没错,我已经准备在战场上干掉100万的联邦人,把联邦人打疼了,打痛了,才有可能让他们退出战争。”
新罗战场上的合众国军已经被分割成了两部分,超过10万合众国军现在已经被阻断了向南的退路,并且被压缩在了元山一带,这些合众国军从地面上向南突围的可能性已经非常低了,眼下谁都能看得出来,李宗棣让自己儿子带兵把这块肉给围起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吃肉了。
联邦人如果想要把这一部分的部队救出来的话,那就只能从海上撤退了,因此萨鼎铭才会制定这样一个让老式战列舰冲滩的战术。
至于为什么不动用海军那些更新锐的无畏舰甚至是超无畏...........
“那殿下能等半年的时间吗?”
半年?
李宗棣摇了摇头:“最快一个多月,最慢不超过两个月,我必须要收网,否则联邦人就会把被包围的部队从海上给撤走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这么短的时间内在下也只能够让海军手上受损比较轻,状态比较好的几条战列舰恢复完全的战斗力。
即便不考虑被包围在泗水港内的战列巡洋舰,想要让剩下来的战列舰基本上都恢复战斗力,即便接下来的物资供应充足、后勤维护有力,也需要半年的时间对许多大型水面舰艇进行彻底的修理。”
萨鼎铭道出了根本原因——海军纸面上有25条主力舰不假,但是海军根本不可能在战斗当中投入这么多主力舰。
别的不说,此前爪哇海海战中撤到泗水港内的战列巡洋舰和几条无畏舰,被围困在港口内到现在都没有修复完毕,你肯定不能指望这些军舰具备战斗力吧?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海军能够恢复到拥有作战能力的主力舰数量,最多也就只能达到现在联邦海军主力舰数量的一半,即便如此,也需要等待至少半年的时间。
所以,萨鼎铭拿出来的这个堪称玉石俱焚的作战方案,实在是因为他现在已经拿不出更好的方案了。
第十五章 制胜之道就在其中 (1)
这不就是菊水特攻嘛!
李彻听完了萨鼎铭向李宗棣介绍的两个作战方案以后,只能说产生了浓浓的即视感。
不过他并不好去指责什么,旧瀛洲帝国制定菊水特攻这样的作战计划的时候,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的那些IJN高层,可没有亲自驾驶着神风特工飞机去撞联邦人的军舰。
但是萨鼎铭的作战计划当中,他确实是准备亲自率领海参崴里面那些早已经落伍的老式前无畏舰,去奋力的冲击联邦人的登陆场。
或许当初萨鼎铭在爪哇海海战当中撤退的时候看到后方邓正卿的坐舰爆炸产生的烟云时,就已经升起了不愿苟活于世的念头了吧?
只是海军的诸多事物都压在他的肩头上,他不得不委曲求全的把这一切给扛起来,哪怕是背负着爪哇海海战败军之将的名头。
李宗棣郑重的表示自己会认真考虑萨鼎铭所提出的这个作战计划,在几天之内会给他一个正式的答复,这基本上算是给萨鼎铭吃了一颗定心丸——晋王这基本上算是对于这个作战方案初步认可,剩下来的基本上也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更细节的协调和修整。
而且相比于李宗棣所提出的对于元山港登陆场的作战计划?李宗棣更多的则是对于使用海军的高速船只维持对于吕宋和延坪的补给和支援更感兴趣,这种老鼠搬家式的海上运输作战计划虽然很难看,但是这也表明晋王对于战局未来的发展确实有更大的野心。
他的作战并不准备只局限于新罗一地,原本属于前明的海外封国、在东南亚的三宣六慰,晋王显然是想要尽可能保全的,这对于海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一时的屈辱又怎么样?只要晋王需要海军,那么迟早有一天接下来的海军就能够再度爬起来。
“一定要如此吗?”
就在萨鼎铭已经陈述完自己的作战计划,李宗棣也基本首肯,这顿火锅吃到现在也基本上可以结束的情况下,一个有些突兀的声音响了起来。
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出言发生的果然是世孙李彻,孙辈终究是在祖辈面前更加“放肆”一些,因此在这个本质上是萨鼎铭向李宗棣“献策”的饭局上,也就李彻能这样有些略显轻率的发言。
李宗棣还以为是自己这个孙子毕竟还是年纪太小,觉得这样的战术过于惨烈,几条老式战列舰再加上护航舰艇上面的参战人员恐怕大多都很难幸存下来,等于说一口气要往里面填千余人。
于是他便像以前教育自己这个孙子那样,不再是像之前那般和自己这个孙子随意的语气,而是比较郑重的开口道:“彘儿,行军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为将者需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但是有的时候你所必须要付出的牺牲可以让更多的将士们从战场上活着回来,所谓慈不掌兵便是如此,关键的时候不能手软,必要的时候自己也要能够填上去。”
“爷爷、萨将军,你们恐怕误会我的意思了。”李彻这时候也收拢起了之前饭桌上面随意交谈的态度,站起身来严肃拱手以对:“只是我对海军幸存力量接下来的运用也有一些个人的见解,现在正好说出来希望萨将军能够斧正一二。”
谁也没有想到李彻这居然是要在“专业”的角度给意见,李仁炽几乎都想站起来,让这小子不要胡闹了,虽然李彻从小就格外聪慧甚至有些许神童之名,但是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就好比你一个从小在足球上展现出堪比梅罗天赋的天才,从小就被欧冠豪门球探发掘加入青训营,18岁就在赛场上展露出绝顶天赋,但是几乎就没怎么正经上过学的你突然有一天拿过笔就要开始参加高等奥数竞赛,怎么?你也是姜圣?
可是他还没有做出反应,那边李彻已经开口了,而且一张嘴居然就说的井井有条:“我的想法是,以幸存大型装甲巡洋舰、一等轻巡洋舰、远洋潜艇进行远洋破交,各种轻型舰艇进行近岸抗击,我将之称之为‘非对称对抗’战略..........”
这个非对称对抗的名词起李彻自己可是相当满意,这个名字放到21世纪合众国军提出的作战计划当中也不突兀,什么?联邦人在21世纪真的对东大提出了非对称对抗的计划?那只能让人感叹灯塔天兵怎么堕落至此。
李彻的这番发言让萨鼎铭确实有些意外,因为李彻说的这些东西,他觉得有些既陌生又熟悉。
自从人类进入蒸汽铁甲舰时代以来,海上水面舰艇之间的交战似乎总是遵循着这样一个结果——那就是火炮、吨位和钢铁都明显胜出的一方获得优胜,这一点半个世纪以来几乎从无例外。
所以萨鼎铭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还是尽可能的想着怎么样发挥主力舰的作用——哪怕是已经服役了30年的老爷船。
说熟悉是因为这一份作战计划明显杂糅了高卢绿水海军的思想,巡洋战争作为一种弱势海军应对强势海军的典型战术,从联邦独立战争当中崭露头角开始,到9世纪末高卢海军逐渐将这种思想发扬光大,可以说生命力一直以来都很顽强。
不过现在还提绿水海军的人已经很少了,因为绿水海军已经被这套理论的提出者高卢海军自己都放弃了。
高卢海军彻底放弃绿水海军思路的根本还是在无畏舰时代下,尤其是在不列颠人的战列巡洋舰面前破交制胜的战略迅速的破产了。
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对于斯佩伯爵所率领的两条装甲巡洋舰编队的围剿作战,体现了战列巡洋舰对于传统装甲巡洋舰统治般的实力。
虽然偶尔也有埃姆登号这样亮眼的表现,但是埃姆登号的表现并不足以扭转战局。
但是李彻所提出的破交作战的思路却大有不同,他在后面详细的介绍当中将这种破交称之为“攻势破交”。
现在太泙洋上的敌我局势确实是联邦人占据舰队实力上的绝对优势,但是你联邦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已经损失殆尽了呀!
什么?你说联邦海军还有两条战列巡洋舰?哦,那两条船就像日德兰海战当中试图阻止莱塔尼亚人撤退的胡德少将搭乘的无敌号一样,在试图阻拦明军撤入泗水港的过程当中遭到了集火。
联邦人的战列巡洋舰显然比不列颠人的战列巡洋舰要脆的多,两条船就那样在泗水港外一条被点了烟花,另一条遭受重创返航途中遭到明军的潜艇袭击沉没,至此,联邦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已经全部损失殆尽。
爪哇海海战大明皇家海军虽然是损失最惨重的一方,是毋庸置疑的战败者,但是好就好在带走了联邦海军最后的两条战列巡洋舰。
第十六章 制胜之道就在其中 (2)
李彻刚才那一番滔滔不绝的发言让李宗棣都快有些不认识自己的孙子了。
虽然这小子打小就以聪慧闻名,甚至当初年仅十一二岁,就能在自己考教他功课的时候,从拿破仑时代的欧战历史引申到当时欧洲的局势。
并且更是在自己面前以口称猜测、实为断言的语气言明一场大规模的欧战将一定会在几年内爆发,而大明帝国也很可能会因为同莱塔尼亚的亲密关系而卷入其中。
但是如果说这小子曾经展现出来的种种异于同龄常人之处还能够归因于“天才”的范畴,算作这小子比常人更加聪慧和早熟的话,那么今天方才在这饭桌上面同萨鼎铭讨论海军的对话之间所展现出的对于海军的熟悉、至少起码是纸上谈兵式的熟悉就有些难以理解了。
毕竟一个人再怎么天才,顶多也只能做到学习某样东西非常的快,就像西方的高斯和牛顿在数学和物理上面所取得的成果再怎么辉煌、在这方面的天赋有多么的惊人,他们至少都得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来获得这种能力。
但是这小子在成年并志愿参军以后,自己虽然忙于战事和自己这个孙子算得上是聚少离多,但是晋王一直都有派人在军队当中派人注意自己这个孙子,一方面是为了这小子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这小子在军队当中的做派。
毕竟李宗棣可不希望自己的孙子有才无德,而这小子在军中的表现也没有让自己失望,和士兵同吃同住,在最初的适应期过去之后,就已经完全看不出曾经在王府当中娇生惯养的公子哥的模样了。
因此晋王虽然看起来整日操心于国家大事、军情机要,但是对于自己这个孙子一直以来的状况都是非常了解的。
这小子绝对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了解这些海军的专业知识。
可是今天这小子所展现出的这些海军的专业知识.........难道说这世界上真的有无师自通这回事吗?
联邦海军现在确实拥有一支在太泙洋上最强大的战列舰队,但是那些速度只有21节的慢速铁王八是不可能在大洋上去追杀那些明军末代装甲巡洋舰以及速度更快的一等轻型巡洋舰的。
前者虽然跑不过战列巡洋舰,但是要么安装了末代的往复三涨机,要么甚至安装了早期的蒸汽轮机,速度从23.5节到25.5节不等。
而后者的速度就更快了,这些一等轻巡洋舰已经是类似于“霍金斯”或者是另一个时空当中瀛洲“青叶”的存在,以伦敦海军条约的角度来看这些应该归类到重型巡洋舰的范畴里面去,没有30节的速度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这些船联邦人的战列舰就更抓不到了。
正是因为基于联邦海军高速战列巡洋舰已经损失殆尽的现实,这种攻势破交才有施行的基础,和传统的那种随便撒一些高速巡洋舰出去打游击的巡洋战争不同,在攻势破交下的破坏将会以舰队为单位展开。
在那些末代装甲巡洋舰和新式一等轻巡洋舰(重巡洋舰)的率领下,这些破交舰队能够轻松地击败联邦海军任何的巡洋舰编队,同时也可以轻松地摆脱联邦海军任何战列舰的追击。
而且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萨鼎铭将军在听完了他的一番描述之后,并没有发出一些诸如“火箭是不能用水洗煤”类似的言论来否定李彻刚才所说的这番作战计划的专业性,反倒是同样认真的从技术细节的角度上反问:
“那如果联邦人用他们的战列舰给运输船队护航怎么办?”
世界大战后期的西方面对莱塔尼亚潜艇的威胁,已经开始采取了船队护航的策略,联邦人现在有的是多余的主力舰,就比如联邦人最早的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这两条联邦人最早的无畏舰速度只有16节,整场战争当中没有参加任何战斗,但是现在拿来护航岂不是恰到好处?
这两条联邦人最弱的战列舰,也不是明军那些末代装巡当中任何一艘有资格挑战的。
“如果联邦人用战列舰进行护航的话,那么我们就用潜艇的‘狼群战术’来发动攻击。”李彻面对萨鼎铭提出的关键问题可谓是应对自如:“我一开始就强调了,非对称作战当中潜艇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且和水面舰艇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
“狼群战术?”当萨鼎铭仔细的听完了李彻较为简洁的介绍了什么是狼群战术之后,他立刻就意识到了这种战术的巨大威力。
潜艇这种武器可是莱塔尼亚人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刚刚打出来了巨大的名声,在此之前根本就是海战当中无人问津的小角色。
这玩意就像是俄乌战争当中的FPV,在战争爆发之前的时候,并不为主流军事界所重视,但是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亮眼的表现让原本很多认为潜艇是海战当中旁门左道的家伙都闭上了嘴巴。
这东西或许确实还没有办法对舰队决战的胜负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但是现在谁也不敢小觑潜艇在其他方面能够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毕竟明军在爪哇海海战当中仅有的两个主力舰级别的战果之一就是潜艇打出来的,算是给大明皇家海军挽回了一丝脸面。
说不定真的可行?
萨鼎铭意识到李彻这看似是随意提出的非对称作战当中的任何一环,单独拿出来看理论体系都完善得令人咋舌,虽然还不知道在实战当中的运用结果怎么样,但是很多行之有效的战术其实只要打开了思路之后,只要在脑海当中简单的构想一下,就知道有很高的可行性了。
上一篇:救命,我被病娇舰娘包围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