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8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这两条到现在也没有完成船体建造进行下水仪式的,正是大明皇家海军曾经规划当中的下一代主力舰、预计标准排水量就在4万吨以上的大家伙。

  这两个现在已经难产的大家伙,已经成为了那些老将心里的一块心病,这些老将面对这两条施工进度还没有达到下水标准的主力舰,心态恐怕和苏联解体之后面对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的红海军将领如出一辙吧?

  当萨鼎铭赶到造船厂找到李彻的身影之时,映入他眼帘的,是正在和造船里面留守的普通工人正在进行亲切交谈的李彻。

  正在和那几位普通工人进行交谈的李彻显然也注意到了萨鼎铭,这位世孙并没有任何架子变主动上前来向萨鼎铭敬礼问候:“萨将军,您怎么还亲自跑到造船厂来了?是来监督鱼雷艇的建造工作的吗?”

  李彻的问题让萨鼎铭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只能略微有些尴尬的笑了笑问道:“世孙到了松江府不去司令部讨口茶喝,怎么直接就到这里来了?”

  “这不是之前没有见过怎么造船的,专门过来参观一下长长见识吗?今天可算是让我在这里大开眼界了,在此之前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的海军居然也能够筹划建造这么强大的主力舰。”

  李彻这番话可并不是在阴阳怪气,他是真的有些惊叹,这两条目前建造工作已经基本停滞的主力舰至少从技术指标上来说,定的标准是非常非常高的,不仅仅在于吨位大,更重要的是这两条主力舰计划搭载的舰炮。

  大明皇家海军现役作战舰艇当中火炮口径最大的是330毫米舰炮,也是目前各国海军的超无畏舰当中火炮口径最小的一款。

  但是眼前这两个庞然大物似乎计划准备配备的主炮是高达420毫米口径的巨炮,只要能够建成,那就是目前世界上战列舰所装备的口径最大的舰炮。

  可是这些往昔的荣光都随着近600年历史的大明朝摘牌而几乎要被埋葬了,所以萨鼎铭在看到这两头巨兽的时候心里格外的不是滋味。

  “世孙..........”

  “萨将军,您也不想看到这两条建造工作已经几乎过半的主力舰,最终沦为被拆成一堆废铁的命运吧?”李彻打断了萨鼎铭想要说的客套话,单刀直入式地询问道:“如果您还期望看到这两条船以后奔驰在大海上的英姿,那我希望大将军在接下来和我的交谈不要有所隐瞒。”

  萨鼎铭在最初的错愕之后,他的脸上立刻就浮现出了一丝狂喜。

  萨鼎铭当然希望看到这两条大明皇家海军规划过的最大最强的主力舰能够走下造船台,作为一条作战军舰真正地服役。

  但是他自己都很清楚,这里面有多大的困难,光是需要继续投入的资金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因此他在之面见晋王的时候,甚至干脆都没有提这两条船的事情。

  结果没有想到世孙好像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但凡是我知道的,定然对世孙毫无保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萨鼎铭立刻回答道。

  “如果在未来有充足资金的话,从技术上来说江南造船厂真的能够完成这两条军舰的建造,不存在任何的技术瓶颈吗?”

  面对李彻的问题,萨鼎铭沉默了片刻之后如实以对:“绝大部分建造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新技术,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技术攻关.........除了主炮以外。

第十九章 只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她

  都是邕宁帝的错!

  经过萨鼎铭的一番叙述,李彻首先总结出的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这位大明朝的末代阳光开朗大皇帝现在已经躺板板了,但是他留下来的烂摊子还真是不少,国家大政方针被他此前折腾得一塌糊涂也就算了,这位喜欢微操的皇帝在很多其他方面也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虽然这里面可能并不排除一些本着“死人比活人好用”的意思下,把一些锅都甩到了这位大明先帝的头上,但是作为至高无上的天子,这些锅丢到你的头上是不冤的,近乎无限的权利,自然要对等近乎无限的义务,更不用说海军现在很多的烂摊子确实都是这个家伙瞎搞造成的,尤其是海军主力舰所采用的舰炮。

  从上世纪末开始,由于大明同维多利亚帝国和高卢王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争端,大明和莱塔尼亚这两个没有利益冲突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迅速走近,从工业到资源上,大明和莱塔尼亚之间都能够进行很多的互补。

  莱塔尼亚人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原材料,而大明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算上三宣六慰)在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上自然可以满足莱塔尼亚人的要求,因此莱塔尼亚人大量地从东方进口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而大明的工业规模虽然不错,但是一些精加工能力相对莱塔尼亚来说还是有些糙,因此大明也引进了很多莱塔尼亚的技术和工业产品。

  在军事领域方面,两国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就更加深入了,陆军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暂且不提,双方在海军上的合作早在9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最初的时候是大明从莱塔尼亚进口新的150毫米速射炮,而刚起步不久并没有太多大口径火炮制造经验的莱塔尼亚从大明引进大口径的主炮。

  这种合作对于两国来说都是有莫大的益处的,很快扩展到了包括装甲钢、锅炉等多个技术领域,而两国在海军方面技术交流的进一步深化,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东西方两位皇帝开始掌握权力——大明的邕宁帝和莱塔尼亚的威廉二世。

  这可真的是卧龙凤雏的一对啊。

  虽然这两位皇帝从现在的眼光看,是一对把自己的帝国都给玩崩了的昏君,一个陷在流亡海外而另一个现在大概已经在下面摇号准备投胎了,但是这两位各种意义上来说都“天造地设”的皇帝确实对两国海军在发展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随着大明和莱塔尼亚先后通过了海军法,海军舰队的扩充被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而在进入20世纪以后大明和莱塔尼亚更是拉上哈布斯堡的斯柯达共同开始开发新一代的大口径舰炮作为两国海军主力舰所通用的装备——新式的280毫米舰炮。

  在本世纪最初的时候,这是一款性能相当优秀的火炮,在前无畏时代的后期,各国海军都先后意识到了未来的主力舰只需要一款火炮,大家对于统一未来主力舰的主炮是有共识的,但是大家的分歧主要在于——是统一为12英寸级别的大炮,还是统一为10英寸级别的大炮。

  前者是战列舰的一级主炮,而后者是二级主炮,事实上在最初的时候二级主炮的呼声是比一级主炮更高的,因为各国的末代前无畏主要的输出手段其实并不是他们的主炮,而是数量更多射速更快的二级主炮。

  约翰·费舍尔在最早的时候,对于无畏舰的设想其实是统一使用10英寸舰炮的,这一方面源于他在地中海舰队当司令的时候旗舰就是装备10英寸舰炮的战列舰,对于这种火炮更有好感也更熟悉,另一方面也在于在统一火控没有问世之前,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管子更多的10英寸舰炮比口径更大的12英寸舰炮事实上确实要更强一些。

  而280毫米舰炮在最大程度上融合了两者的优点,在舰炮的威力相较于305毫米舰炮下降并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德式的横楔炮栓带来了更快的射速。

  大明的无畏舰都是清一色的280毫米舰炮,但是伴随着不列颠人的13.5英寸舰炮以及超无畏舰横空出世,哪怕当时明军的280毫米舰炮已经把身管加长到了55倍(莱式,相当于维式的52倍),但是很明显280毫米的舰炮已经不够用了。

  于是经典的330毫米舰炮在中德两国的联合研发下开发完毕,这种舰炮大量装备与明军的“开远”、“定远”、“海圻”、“致远”四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上,在莱塔尼亚人那里也被装备在“凯撒”、“国王”还有“德弗林格尔”三型主力舰上。

  不过这也是中德两国联合开发的绝唱了,因为两国的那对卧龙凤雏般的皇帝有了自己不同的想法。

  首先是莱塔尼亚人这边,威廉二世对于330毫米舰炮非常的喜欢,他觉得有这种火炮就足够应对未来战争了,所以德意志孔雀对于开发更大口径的火炮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希望海军能够想办法给战列舰插上更多的330毫米的管子。

  这种仅仅因为喜欢一种口径而干涉海军装备发展的行为威廉二世在另一个时空也干过,不过在那个时空里面他喜欢的是305毫米的舰炮。

  莱塔尼亚海军只能够像另一个时空当中苏联红海军用载机巡洋舰这种迂回的方法来发展航母一样,打着“改良330毫米舰炮”的旗号偷偷的开发一款15英寸的舰炮来应对未来可能的不时之需。

  而大明这边就是另一个极端了,大明本来也是准备发展380毫米级别的舰炮的,循序渐进嘛,但是邕宁帝点明了——大明天下无敌,所以海军也需要一款天下无敌的战舰,380毫米的口径根本没有精神!我要更大的口径!

  设计人员和研发部门的指标在此后的两年当中几经更改,从一开始的400毫米后来一路水涨船高到420毫米,这款在立项的时候目的是打造世界上口径最大性能最强大口径舰炮的火炮就这样难产了。

  不难产就见了鬼了,这朝秦暮楚的研发过程简直就是和另一个时空当中的巴拉特开发光辉战斗机和阿琼坦克一个德行,所以这门被海军寄予了厚望的舰炮,直到现在都没有装船,在爪哇海海战结束之后有几门样炮被制造了出来并且被进行了测试,但是邕宁帝那个时候就像是氪金抽卡,结果池子沉了的手游玩家一样,对于原本喜爱的海军态度来了180度的大转变。

  再加上此后的政局动荡,海军的日常维护都难以维持下去,更不用说继续进行420毫米舰炮的后续测试了。

  所以这门火炮现在还处在没有走完国家装备定型的阶段,而规划当中空前强大的“龙渊”级战列巡洋舰到现在依旧停留在造船台上。

  其实从海军现役主力舰的很多设计上就能够看出,大明海军相对偏爱三联装的设计,未尝没有考虑过如果420毫米舰炮开发成功的话,随时可以考虑用双联装的420毫米舰炮来替换三联装的330毫米舰炮。

  但是直到爪哇海海战,大明这边依然不得不用最大330毫米的舰炮来对抗不列颠人的15英寸大炮。

  “没有走完国家定型,但是至少我们已经把样炮造了出来,未来我们可以继续走完国家定型,就算420毫米的舰炮研发失败,我们也可以暂时给这两条船装备4连装的330毫米舰炮。”

  李彻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给萨鼎铭画大饼,他知道这两条船就是眼前这位海军司令乃至整个海军的心尖尖,他现在就是要用这两条船来吊着海军,尤其是让那几个老东西知道现在的战局要依靠鱼雷艇去打,并不影响未来国家还会继续支持大型远洋水面舰艇的发展,这两者之间是不矛盾的。

  要不是现在时间紧任务重,确实还要依靠海军里面的这些老人来协调接下来的作战,李彻都想直接在海军里面搞个大清洗——你们这群虫豸把锅都丢到邕宁帝的身上自己就干净了是吧?海军内部派系对立、甚至到了现在都还为了所谓的“长远发展”而故意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卡鱼雷艇的脖子。

  这些蠢货说他们没脑子吧?他们想得还挺长远,怕自己体会到小型鱼雷艇确实能够以小搏大之后,减少对于海军大型舰艇的投入。

  你说他们有脑子吧?你现在在这里纠结绿水海军和蓝水海军的路线之争,怎么就不想一想如果国家彻底战败了,到时候别说绿水海军了,黄水海军都不一定玩得起,有得是你哭的时候!

  不过萨鼎铭和那些家伙比还是要单纯得多,这家伙现在已经被自己拿出来的大饼有些砸得头晕眼花了,然而就在萨鼎铭要连连点头称是的时候,一个有些沙哑难听的声音从两人的身后传来。

  “现在还做这些美梦有个甚用,这两条船永远也不会完工了!”

  李彻和萨鼎铭一起有些意外地转过身去,由于两人在交谈的时候让跟随的人员都退下去保持了足够的距离,所以在造船厂的船坞旁这一块地就只有他们两个人,出于安全考虑在外围负责安全保护的卫队是不会随便让人靠近这里的。

  但是眼前这个拄着拐杖走过来的人,很显然不是卫队能够拦得住的人。

  “老刘,你现在不要说这些丧气话。”

  “我现在说的不是丧气话,我现在说的是实话,我现在已经不会做白日梦了,但是我看你不一样,你现在大概是在总司令的位置上待久了,已经又重新会做起白日梦起来了。”

  来人正是刘敦诚,他在自己的旗舰所发生的自爆事件当中侥幸地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也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一条腿和一只眼睛。

  在成了一名残疾人之后,刘敦诚自然也就告别了海军的一线舰队,李彻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里还能够再见到一个“熟人”。

  不过现在的刘敦诚看起来很像是受到了打击之后,变得愤世嫉俗一样,通过萨鼎铭的介绍,他现在明白刘敦诚如今的职务就是海军造舰署的署长,可以说两人身后的这两条巨舰对刘敦诚来说是最为熟悉的了。

  “海军造船不是搭积木,把需要用的积木凑在一起自然就能拼得好。”刘敦诚看了一眼已经穿起海军军服的李彻,虽然萨鼎铭在自己的面前曾经极力的夸赞过李彻是“天才”,但是在刘敦诚看来,这就是萨鼎铭为了能够获得晋王的支持,在那里捧晋王的臭脚。

  一个不到20岁的小娃娃,你说他要是14岁起,就在船上面飘着,会挂帆、会开火、会操舵的话那算正常,可是你说他精通海军的许多专业知识,还能够拿出一个有很高可行性的作战计划?

  那我只能觉得你这是在瞎扯了。

  李彻有些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个因伤残而和他在另一个时空当中历史书本上看到的不太一样的刘敦诚,而刘敦诚也同样在打量着眼前这位世孙。

  “世孙,您或许觉得我刚才说的这些话是危言耸听,但是真话有的时候听起来就是难听,可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因为觉得真话难听就不说真话的人。”刘敦诚反过来问道:“世孙知道我为什么说这两条船不可能完工了吗?”

  面对刘敦诚的问题,李彻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名开卷考试的考生一样:“想让这两条船完工,需要我需要大明帝国枢密院、帝国军械司、9个不同的军事装备工业部、600多个相关专业、4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这条船,但是这个伟大的国家已经不在了。”

  刘敦诚和萨鼎铭都是一愣,他们没有想到李彻会这么迅速的就给出答案,而且他是从哪知道这些确切的数字的?

第二十章 M!C!G!A!

  这些数字当然是随口口胡的了,别说李彻了,就是萨鼎铭和刘敦诚,他们两个不刻意去查询资料的情况下,也不会清楚到底有多少家不同的工厂参与到了建造这两条主力舰的产业链当中。

  虽然这些数字是口胡的,但是这番话在后世的互联网上能够传播的如此广泛,自然是因为这番话所蕴含的强大的情感渲染力。

  “殿下也觉得大明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吗?”刘敦诚用有些意外同时又带着一些审视的语气问道。

  也不怪刘敦诚的语气有些奇怪,毕竟在旁人看来,你李家虽然没有直接的造大明的反,没有弑君篡位,但是《左传·晋灵公不君》就有言:“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你晋王府之所以没有像春秋时期的赵盾那样背负骂名,除了在当下的时局之下举国朝野都希望有一个“望之更似人君”的人能够出来主持大局以外,更重要的恐怕也是从司马懿洛水为誓开始千余年来不断滑坡的政治道德衬托下,晋王早期袖手旁观坐视应天府之变发生这一点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但是你们李家现在已经成为大明事实上真正的掘墓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这个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未来的准太孙居然能够如此这样评价大明。

  “那是自然,自唐以来南北汉人已经分隔了差不多500年之久,自南宋以后更是彻底神州陆沉,如果没有洪武皇帝的话,咱们要么散装得就像现在的欧洲一般,如果没有隆武皇帝的话,那么不仅神州现在恐怕已经沦丧于异族之手,天下得国之正,莫过于大明,这一点是谁也不能够抹杀,谁也不能够否认的,这是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一个伟大的国家。”

  李彻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浊气:“但可惜,因为大明德行太厚,因此无论是皇帝还是朝臣治民都有些.........不太在意,毕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起来的大明朝,只要不是实在让生民百姓日子过不下去的话,老百姓是不会造反的,但是北明最后还是逼得民变四起最终亡于流寇之手,害得天下险些被建州趁乱所得。

  隆武帝再创大明,再一次地驱逐鞑虏,更是让大明的‘德’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程度,虽然隆武帝吸取了前朝的经验,创立了三王择帝以此来试图达到监督和制衡之用,但是自景运大帝以来,三王择帝已经形同虚设,最终致使应天府之变..........

  但是这些瑕疵并不足以遮掩大明的光辉,一个延续快600年,自秦以来维系时间最久的王朝,必然是做对了一些事情的,这样的一个国家也当然是伟大的,刘将军有什么问题吗?”

  刘敦诚黯然片刻,缓缓的摇了摇头:“没什么,只不过是一条丧家之犬目睹海军的心血永无完工之日,徒增伤感罢了,世孙请不要在意。”

  刘敦诚的这番话让萨鼎铭有些想要把他的嘴给堵上,你搁世孙面前隔着“丧家之犬”,如果人家在意的话问你一句你这家指的是哪个家呀你要怎么回答?

  新朝虽然未见,但是大明确实已经是前朝了,不要在可能是未来太孙的面前说这些“碰都不能碰的滑梯”,知道的明白你是在那感叹海军,不知道的以为你在那怀念前朝呢。

  不过李彻似乎对于刘敦诚刚才所说的话并不在意,他只是微笑着问道:“刘将军,我知道您如今对于海军的现状非常的悲观,但是这两条船还是可以完工的——只要我们能够击退协约国联军对于我国的侵犯,只要让国家重新回到正轨,军事工业部、相关专业院所、相关的配套工厂都能够一一恢复,我们可以重新打造出一个伟大的国家,到时候这两条船自然会完工的。”

  “重新打造出一个伟大的国家.........”

  “没错,我们要让华夏再次伟大!”李彻在脑海当中一边回忆着在另一个时空当中懂王演讲时的姿势和语气,虽然懂王的演讲技巧算不上非常的高明,但是相对于眼下这个时代来说已经算得上是降维打击的存在了,而且这个时候李彻还主动上去握住了刘敦诚的手,这就是从三国演义当中学到的精髓了。

  双管齐下之下,果然相当有奇效,刘敦诚就像是第一次遇到魅魔的老实人一样一下子有些结巴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中国的魅魔是这样的,西方的那些低级魅魔只需要对人搔首弄姿就可以了,但是东方的魅魔要考虑的可就多了。

  “可是世孙..........就算如您之前所说,可以用临时赶工的方法来造一批急造鱼雷艇出来,这些鱼雷艇无论是性能还是可靠性都难以保证..........”

  李彻在这一刻果然被老刘家的魅魔附体,又或者说刘敦诚这个人也确实是个傲娇,虽然之前嘴上一副对于现状失望透顶的样子,但是你真的给了他一丝希望之后,他现在已经开始站在李彻这边为他所提出的作战计划开始考量了。

  “具体的细节正需要刘将军以及萨将军你们这些专业人士来帮我参详,不过在我的设想当中,这些鱼雷艇本身就是要分为佯攻组和攻坚组的,佯攻组本身就要在鱼雷的最大射程、甚至是在鱼雷的射程之外就发射鱼雷,这些鱼雷本身就不期望他们能够取得命中,因此这些应急的鱼雷艇用自抛式发射鱼雷方式带来的精度问题也就无所谓了。”

  李彻这番话让刘敦诚在心里暗暗点头,看来世孙确实是懂技术的,至少从上面的对话当中就能够听出李彻对于鱼雷艇的技术发展是很了解的。

  现在主流的鱼雷艇发射鱼雷的方式有好几种,一种是通过发射管发射入水,这种方式发射的鱼雷命中的精度也是最高的,当然以这样的方式发射鱼雷需要专门的固定式或者旋转式的鱼雷发射管。

  而除此之外的鱼雷投放方式,无论是直接从侧舷侧抛入水,还是通过滑轨的方式从艇尾滑入水中,都会因为鱼雷在入水过程当中受到的干扰更大、初始速度更低的原因,更容易受到海浪或者是其他各种方式的影响,雷击的精度因此也就颇为受限。

  刘敦诚最早的时候就是从水雷部队干起来的,虽然说后来转到主战舰队了,但是刘敦诚那也是当年有过一颗“水雷魂”的,对于这方面的技术细节更加敏感,而李彻在不经意间表现出的对于这些鱼雷艇技术细节的了解自然是很加好感的。

  (这就是东方的魅魔,西方的那些臭鱼烂虾做得到吗?战术后仰.gif)

  在察觉到了刘敦诚的本质是个“傲娇”以后,那在另一个时空当中有着丰富galgame经验的李彻可太懂怎么对付这种性格的人了,傲娇无论男女,直球皆为通杀!

  萨鼎铭在旁边有些目瞪口呆地看着李彻仅仅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把臭着一张脸拄着拐杖走过来的刘敦诚给聊的两人双手紧紧相握,一副相见恨晚的模样。

  我是海军司令,我什么场面没有见过?可是这个场面我真的没有见过!

  “所以说重点其实并不在于我们到时候对于登陆场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进攻战术,我们既然要集中300条鱼雷艇,那就是要用饱和攻击的方式来饱和掉敌人在登陆场外围的警戒护航舰队,因此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集结过程当中的保密行动,换句话来说只要我们能够在敌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把300条鱼雷艇集中在海参崴,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世孙所言甚是,可是虽然说我国幅员广阔,在内陆的运输对于敌人来说本身就比海上机动更加隐蔽,但是这次的规模毕竟太大,而且时间太短,想要彻底瞒过敌人情报部门的眼睛,不是易事,不过世孙您所提的攻势破交倒是能够成为牵制敌人海上兵力和情报部门注意力的关键,敢问世孙在当初提出这两份计划的时候,就想到了二者之间的联动了吗?”

  是的,我当然想到了,李彻在心里不无得意,不过他知道自己现在出的风头已经够高了,所以现在他可以低调一些:“只是隐约地觉得二者之间或许可以有所联动,但是并没有刘将军想的如此深远。”

  萨鼎铭那边觉得自己的牙都有点酸,这两个人现在已经开始互相吹捧上了。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一个月内需要尽快地把破交舰队也组织起来,首批至少就要凑出两支舰队,一支由巴士海峡出西太平洋,一支由宫古海峡出西太平洋,两路并进,让联邦人难以兼顾!”

  刘敦诚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扳起手指头算了起来:“海军现在现役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当中,903年以前服役的老旧型号已经大部分都处于预备役的状态,舰龄在15年以内,型号相对比较新锐的总共有两型6舰,‘永昌’、‘永泰’两舰配备三座双联装240毫米舰炮,使用蒸汽轮机,最大速度能够达到25.5节,是和不列颠人无敌级同一年服役的,也是我军最后一代装甲巡洋舰,目前都停在松江港。”

  “那这基本上就是一条小战巡啊.........”李彻捏着下巴思考着:“那这条船的装甲..........算了,装甲怎么样不重要,联邦人现在没有战列巡洋舰,我们的对手顶多只是联邦人奥马哈这样的轻巡洋舰,续航力怎么样?”

  “这两条装甲巡洋舰都是三轴的,吨位有足足15,000吨,燃煤充足而且中间那个轴是使用往复三胀式蒸汽机驱动的,经济航速下续航力非常可观,装甲为150毫米的唐山钢,性能相当于二代克虏伯硬化钢,面对六英寸级别的舰炮绝对无虞。”

  李彻满意的连连点头,这两条装甲巡洋舰在眼下,联邦人没有速度更快的战列巡洋舰的情况下,简直就是先天破交圣体,作为前无畏舰时代的遗孤,虽然装甲厚度并不高,抵挡不了大口径的被帽穿甲弹,但是在洗甲板时代经验下发展出来的全面防护的覆盖范围对于六英寸级别的火炮来说简直是天克。

  “那另一型装甲巡洋舰..........”

  “‘永宁’级装甲巡洋舰便没有蒸汽轮机了,因此最大航速只能达到23.5节。”萨鼎铭接过话答到:“但这也是当年才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了,虽然我前几日就已经让4条永宁级装甲巡洋舰紧急维护,但是寻常办法恐怕没有办法让这几条装甲巡洋舰恢复到理想速度。”

  这几条装甲巡洋舰此前都是在萨鼎铭的手下,因此他对于这几条装甲巡洋舰的状况也是再清楚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内就算把船底刮干净、对于锅炉和轮机进行应急维护,恐怕也没有办法把船只的状态恢复到刚服役之初的理想状况下。

  不过李彻还是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既然萨将军说了正常的手段不行,那也就是说在非正常的手段下或许可以喽?”

  萨鼎铭点了点头:“是的,永宁级的吨位和船体尺度其实都和永昌如出一辙,只不过因为建造时间更早所以没有配备蒸汽轮机和更新的锅炉,因此在动力仓更大的情况下速度也不如永昌,尤其是因为锅炉舱太大挤占了空间,因此永宁级的12门180毫米舰炮除了两座双联装舰炮布置在舰首和舰尾之外,其余八门都是单装炮塔分布在两侧船舷,我认为既然是主破交作战,那么火力弱一些也无妨...........”

  “萨将军的意思是拆炮?”

  萨鼎铭点了点头:“把侧舷的180毫米单装炮塔........可以全部拆掉!换成几门150毫米的甲板速射炮即可。”萨鼎铭的手往下重重一挥:“而且相比于这些再怎么样都已经廉颇老矣的装甲巡洋舰来说,我军最新的几条一等轻巡洋舰,依我看来才是最适合进行破交的。”

第二十一章 轻巡之王

  “我们现在有几条重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