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起个笔名真难
本章完
无论大汉是不是与波罗接壤,都不是一个他们可以得罪的存在,李暹或许不一定会领兵侵犯波罗,但李暹扶持的尚穆达可就不一定了,李暹完全可以让掸国领兵侵犯波罗。
若是两国单挑,波罗完全不惧掸国,甚至有能力灭了尚穆达,可掸国的背后是大汉,没有李暹点头,别说是他们波罗了,就是贵霜也未必能拿掸国怎么样。
波罗或许也可以抱着贵霜的大腿,让李暹也无法灭了波罗,可夹在两大强国之间,这两个国家若是斗起来,战场必然会是在他们这些国家的境内。
两大强国最终谁胜谁负可能不知道,但他们这些国家必然会被打的稀烂,生灵涂炭。
况且交好李暹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他们之后再面对贵霜的时候,不仅不用再被贵霜狮子大开口了,或许还能左右逢源也不一定。
他们这些国家在两大秦国之间的夹缝中生存虽然有些艰难,但也未必不是机遇,至少他们都会成为这两大强国争相拉拢的对象,没有哪个强国会逼他们太甚,将他们推到对方的怀中。
在两大强国之间左右逢源,只要操作的好,未必就不能获益。
这也是为何在得知玛展王没杀之后,波罗第一时间派出使臣,并且还是派出一个公国国王这样重要身份的人赶来成都送礼的原因。
波罗王的心思李暹又怎会不知,虽然这种小国想要左右逢源的念头很操蛋,但他现在却还真拿这些小国没办法。
强国可以和弱国共存,也可以直接把弱国给吞并,但强国与强国之间,至少在这个时代却很难共存,强国与强国之间若是没有接触还好些,一旦有接触的点,多少会因为利益而产生矛盾。
国与国之间从来都只有利益,各自都要为各自国家的利益考虑,在都要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时候接触到一起,弱国可以对强国低头,退让,但两大强国之间就必然会发生冲突,这是没法改变的。
他并不是修斯底德陷阱的信奉者,但他却是一个有野心的征服者。
况且就算他抛弃征服的念头,他也不能保证对方没有这种念头,就算对方现在也没有,日后呢,各自的子孙呢。
只要两国发生了接触,只要对方还存在,这种威胁就会一直存在。
从他设计除掉李傕就能够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喜欢把自己命运交给别人,或是交给上天来决定的人,既然已经有接触的可能了,那就先弄死对方好了。
将一切麻烦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才是他李暹的作风。
这些小国的做法虽然操蛋了一些,但换做他是这些小国的国王,怕也会这么选择。
李暹顿感一阵头痛,无论他多么看不惯这些小国,至少眼下,该拉拢的还是得拉拢,谁让他现在没本事在即便有贵霜插手的情况之下都能灭了这些小国呢。
不仅仅是波罗国,怕是其他小国也会有累死的想法吧,如果不是掸国和真腊的情况特殊,怕是这两国也会如波罗这般。
李暹暗叹一声,微微点了点头,算是给了提耶回应,继而有见目光在其余一众来使的脸上一一扫过。
见李暹的目光投到了自己等人身上,骠国、盘越、发羌国、袈罗珠梨等国的使臣也纷纷上前,在翻译的帮助下开口。
“盘越国使臣阿诺耶塔,为秦王献上金银两箱,代我王类牢向秦王问好,愿与两国结为友好邻邦,永不互犯。”
“骠国使臣毗讫罗,为秦王献上金银三箱,代我王雍羌王向秦王问哈,骠国愿与大汉结为友好邻邦,互不侵犯。”
“发羌国使臣......”
“袈罗珠梨......”
“......”
继波罗国之后,骠国等一众位于中南半岛以及半岛以西至南亚的一众小国纷纷开口,除了献上贺礼,代他们的国王向李暹表达敬意之外,果然如李暹所料,并没有如掸国和真腊那般愿意直接向大汉称臣。
虽然早就猜到了这些小国可能会选择的做法,但真听到这些小国只是开口要结为友好邻邦,却闭口不谈称臣纳贡做大汉属国的事情,李暹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失望。
罢了,暂时不当属国就不当属国吧,日后有的是方法收拾他们。
李暹笑着一一安抚了一众使臣几句,便让秦宓好好招待各国使臣,散朝后,独自回到了后院,刚进入书房,脸上便黑了下来。
“来人,穿郭嘉、法正、张松......”
刚散朝没多久,郭嘉、法正、张松三人甚至都还没走出州牧府,就被下人截了下来,领去了书房。
不明所以的三人进了书房后,刚要行礼,李暹一抬手:“免了,来人,赐座。”
下人搬着椅子送到三人的面前,三人谢恩坐下,李暹沉着脸道:“方才你们也都看到了,除了掸国和真腊之外,竟无一国向我大汉称臣,此中,你们可看出了什么?”
郭嘉微微笑道:“这不是王上预料之中的事情吗,除掸国和真腊两国以外,其余各国基本都在贵霜的影响范围之内。”
“在王上入主益州之后,若不是因孟获联合掸国和真腊两国境内的部落攻打永昌,以及后来又发生了赵昂暗中勾结掸国和真腊等国的事情,我们甚至与掸国和真腊等国也未必会发生接触。”
“掸国、盘越两国虽与我大汉接壤,但除了民间存在一些少数贸易上的往来之外,官方几乎没有任何来往。”
“臣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一次我大汉官方与掸国接触之时还是在章帝年间,那个时候的掸国还不叫掸国,还叫哀牢。”
“哀牢王起兵反汉,兵败后退到今日掸国的境内,重新联合各部落,建立起了今日的掸国。”
“从那之后基本上官方就很少有所来往,至今已经过去百余年了。”
“这百年来我大汉朝政混乱,国力每况日下,更是无力对周边各国施加影响,贵霜对掸国和盘越等国的影响自是远超过我大汉。”
“如今能做到这般已是不易,王上又何必急于这一时。”
本章完
听郭嘉提起章帝,众人也不禁一阵唏嘘,汉章帝刘炟也算是一代明君了,刘炟年少宽容,爱好儒术,很受父亲汉明帝的器重,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
刘炟心情谦和,为人宽厚,对内崇尚儒学,对外恩威并施,为政风格与汉文帝累死,颇具文帝之风。
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
汉章帝十九岁登基,在位十三年间,朝政清明,国力强盛,四夷宾服,后世史学家提到刘炟之时都将他与明帝并称,称之为明章之治。
这样一个大有作为的英明之主,如果给他时间,其地位未必会在汉文帝之下,只可惜,这么一个大有作为的英明之主却英年早逝,在三十一岁这种大好的年华撒手人寰,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法正和张松两人因国家提起汉章帝一脸遗憾之色时,李暹却面露怪异之色,听到这位一代明君,他这个LSP脑海中想到的却不是汉章帝,而是那位窦皇后,那个召男宠淫丨乱后宫的窦皇后。
汉章帝算是东汉的一个分水岭,随着汉章帝的早逝,东汉帝国的黄金时期也到此而止,逐步陷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互相恶斗的混乱局面,最终导致覆灭。
这么一个君王的死都是个迷,史书对此也是讳莫如深,《后汉书章帝纪》对此只有短短的几个字: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帝崩于章德殿前,年三十三。
《资治通鉴》中则说:壬辰,帝崩于章德殿前,年三十一。
两者唯一的区别也就只在于年龄,这是因为古人计算年龄常用虚岁,也常有出现一两岁之差的情况发生。
不管是三十一也好,还是三十三也罢,按理来说,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身体很好,素来健康,死之前的三天还好好的,之后就突然暴毙了,这死的也太过蹊跷了一些。
章帝驾崩之后身为皇后的窦氏第一时间并没有通知三公卿相,而是召见了窦氏兄弟入宫直接颁布遗照,窦宪担任大将军,临朝辅政,窦氏其余兄弟也全被提拔入中枢,负责宫禁宿卫,新的权利中枢全是窦氏成员,没有一个外人。
更有甚者,身为皇后,在服丧期间不依礼法在宫中守节,反倒是频繁出入皇家禁院,加之之后窦氏更是明目张胆的把郭举接入宫中作为男宠,时常淫丨乱,从而引起很多人的猜测,猜测是窦氏和郭举串通起来弄死了章帝。
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可能,《后汉书》曾经就有记载:章帝元和中,侍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举伏诛,侍中由是复出外。
这个B不仅淫丨乱后宫,还敢拔刀恐吓皇帝,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不敢干的,这个B的胆量怕都能比的上老子了吧。
西南本就山穷水恶,山险林密,大多都是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东汉章帝之后的大汉国力日渐衰弱,对各国的影响力也远不是之前能够相提并论的了,西南各国受贵霜的影响要比受大汉的影响更甚,想要短时间内改变这个现状也不太现实,除非贵霜发生什么大的变故。
李暹轻抚着胡茬,陷入了沉思,打现在肯定是打不了的,如果能有什么方法把贵霜的内政给搞乱就好了。
“那贵霜......朝局如何?”
法正眼珠转了转,似乎知道李暹心中所想,上前了两步,笑道:“贵霜距我大汉太过遥远,若不是此番因西南各国之事,怕是王上也都没想过我们会在这个时候与贵霜有所接触吧。”
“眼下我们对贵霜的了解也仅仅只限于知道这是一个强国,至于其他的就两眼蒙瞎,一无所知了。”
“不过即便如此,却也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做些什么。”
法正此言一出,郭嘉和张松两人皆是一愣,不解的望向法正,在对贵霜一无所知的情况之下,还能做的了什么。
无论是什么样的计策,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了解对方之后,从中寻找出可以利用和攻击的破绽,从而制定出一个应对之策,眼下他们对贵霜一无所知,又谈何去做些什么。
李暹诧异的望向法正,道:“说来听听?”
法正是个人才没错,可他显然也不认为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还能做的了什么。
法正自信满满的笑了笑,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意味深长的说道:“我王不是需要大量的劳役吗,何不下一道王令,允许天下人前往他国捕捉奴役。”
“无论是谁捉来的奴役,我们都可以按照事先定下的价格收取。”
“臣相信,在如此丰厚利润的诱丨惑之下,天下人都将为止疯狂。”
“只需我王一道王令,不仅能源源不断的获得大量的劳役,更能够从中得到难以想象的税收,更能借此削弱他国,何乐而不为?”
静,死一般的静谧,因法正的一番话整个书房瞬间陷入一片死寂,落地闻针,李暹惊愕的看着法正,郭嘉和张松两人更是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法正,仿佛不敢相信竟然会有人真会如此丧尽天良的出这种主意。
这......不得不说,确实是一个看似不错的计谋,而且十分的歹毒,只是......
只是仿佛是生怕李暹会听信了法正之言,脑子一热就做出了这种决定,郭嘉连忙站了起来,躬身冲着李暹一礼,脸上再无半分平日里放荡不羁,神情肃穆。
“我王万可听信法正之言,此计有伤天和之类的话臣就不说了,臣自问也并非是什么心慈手软之人,然此计若是真的实施起来,怕是会难以掌控。”
“最终将会演变成什么样,怕是最终会无人能够预料。”
本章完
李暹沉默不语,法正此计确实能够带来很大的好处,但其中所存在的隐患却也大的难以想象。
这道政令一出,对他李暹的名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过以他如今的威望,还是能承受得起的,只是之后会发生什么,那就没人能知道了。
开放了捕奴的权限之后,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之下,人就已经不再是人了。
好点的情况是什么世家门阀等贵族势力真的如他们所预想的那样,去化外之国捕捉奴隶,可这也只是理想状态之下。
去化外蛮夷之国捕奴路途遥远,其中充满了许多不可预估的风险,然这背后巨大的利益却又让人十分心动,真开放了这个权限,谁能保证没有一些人直接想办法在大汉的境内,捕捉大汉的子民来当做异国奴役来卖。
肆意捕捉奴隶所带来的利益,足以令一些人能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来,哪怕是赔上身家性命。
他李暹是可用制定严格的法律来惩治这些人,可他很清楚,即便立下再严格的法律,也不可能限制的了。
治国可不是凭着他一人的本事就能治理好一国的,得靠无数大大小小的官员来帮着治理。
日后的大汉是他李暹的大汉,大汉的子民也是他李暹的子民,他自然能够抵挡的了捕奴所带来的那点利益,可那些官员呢。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他李暹这一代,上上下下无数大小官员都跟他李暹的想法一样,都是有人性的官员,都能抵挡的了这样的诱惑,可下一代呢,再下下代呢,那个时候的当政者和全国上下大小官员都还能抵挡的了这样的诱惑吗?
哪怕只是短期内开放,但他李暹只要开了这个头,他的后世子孙必然也会有人效仿,哪怕没人效仿,那些曾经的既得利益者,也会想尽办法逼着他的后世子孙再次开放这个权利。
正如郭嘉所言,一旦发布了这道政令,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没人能控制的了。
捕捉奴隶这种事情历史上也不是没人干过,李暹很清楚的记得大婴帝国就干过这种臭名昭著的事情,然而两国的国情却不同。
大婴就是个岛国,全国人口也就那么点,离开了其他地方的资源他们生存不下去,为了生存,他们只能不断的向外开拓,他们没有内卷的条件。
但大汉却不同,大汉地大物博,足以自给自足,从华夏大地数千年的历史能够看得出来,许许多多的当政者根本看不上其他所谓的化外蛮夷之地,因此才没有那种进取之心。
华夏大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给了华夏子民优越的生存环境,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正因为这种环境,给他们不思进取和内卷的条件。
两国的根本国情不同,如果真的把大婴的那些东西全部照搬过来,很大可能会自噬其身 。
可这样的计策却也着实令人心动,如果就这么放弃,李暹又有些心有不甘,然又绝对不能照搬过来,给私人肆意捕捉奴隶的权利,这就让人有些头疼了。
李暹低着头陷入了沉思,手指无意识的在桌案上轻轻的敲击着,脑海中细细的思索着这条计谋是不是有改良可行之处。
一阵难熬的寂静,似一潭死水,兴不起丝毫的波澜,郭嘉躬着身子静静的立着,没有丝毫要退回去的意思。
李暹的性格他很了解,自家这位主公虽确实爱民如子,但绝非心慈手软之辈,法正之计虽然歹毒,但依自家主公的性格,却并非没有可能采纳。
郭嘉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他可不会如腐儒一般会去在乎那些蛮夷的死活,只是法正此计若是真的实施,极有可能会反噬自身,难以收手。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暹终于开口,沉吟道:“孝直此计......虽不是失为应对贵霜的妙计,但却后患无穷。”
“正如奉孝所言,一旦实施,最终会变成什么样,没人能够掌控,搞不好还会反噬自身。”
“寡人以为......不妥。”
他对法正多少有些了解,法正此人并不是什么正直之人,虽不似贾诩那般毫无下限,但其用计也是毫无顾忌,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历史上法正虽然追随刘备的时间不长,但他却甚是被刘备看重,跟刘备的关系要远比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密切。
诸葛亮虽可算得上是全才,但他更擅长的却是理政,素以谨慎著称,像是萧何,而不是善于出谋划策的张良,但法正却不同,虽然私德上面有些问题,却行事果决,善出奇谋,法正跟刘备的关系算是亦君亦友,亲密无间。
法正是个比较务实的人,他出谋划策的时候可不管什么手段,只论结果,刘备刚刚入川,法正就全刘备休掉了孙夫人,改娶吴懿之妹吴氏,以用来拉拢益州豪强。
他背叛刘璋迎刘备入川,并且为了帮助刘备拉拢益州的地方豪强,连主公后院之事都敢插嘴进言,这可不是一般人敢掺和的,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他出谋划策之时根本就不在乎手段。
李暹很明白,法正此计可不仅仅是针对大汉天下的士族门阀,他口中的天下人指的可不仅仅只是大汉境内的人,他指的更是要李暹将这道王令传到李暹所能影响到的所有国家之内,甚至是贵霜境内的贵族。
这货简直唯恐天下不乱,真用了他的计,大汉境内的世家门阀会如何不知道,但其他各国,特别是那些贫穷的化外小国,绝对会为止疯狂起来。
这个盘太大,大到天底下没有任何人能掌控的了,他李暹也不例外。
听到这句话,郭嘉高高悬起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法正的计谋别说是搞乱贵霜了,怕是天下各国都将会因此而不得安宁,所引起的后果没人能收拾的了。
法正似乎也明白了李暹和郭嘉心中的担忧,低头思索了片刻,道:“王上和军师心中的顾虑也确实是个问题,不如将此计修改一番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