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10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她是勇毅侯府出身,也曾入过宫,绝对算是见识广泛。

  可越是如此,盛老太太越发清楚这样的人物究竟是何等难求。

  “按理来说,这样的人是很难轮到你的。”祖孙皆知的事情,盛老太太也没什么顾忌,不怕打击孙女的信心:“盛家书香门第,伯爵府是兵鲁子,你是嫡长女,倒也勉强够得上伯爵府嫡次子,可江大郎却是不一样.”

  江大郎与伯爵府嫡次子的差距大吗?

  特别大!

  一则,两人家世就有不小的差距。

  武将勋爵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世代富贵不愁,文官自然也行。

  地头蛇,一方郡望!

  这是属于文官的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一方郡望不在天子脚下,说是土皇帝也无错。

  不过,地头蛇也有差距。

  一般的地头蛇是一个档次,繁华之地的地头蛇又是一个档次。

  一般的地头蛇自然是比不上伯爵府,可扬州的地头蛇不一样。

  淮左之地,历来繁华,从扬州三大家族的历代高官构成就看得出些许问题。

  三家合在一起,三品的京官从不断代,往往是一位三品官员、两位四品官员的组合。

  就连这一代,江昭的祖父江志,也是稳上从三品的人物。

  这是什么概念?

  同样是与国同休,繁华之地的文官地头蛇大族,区区京城的落魄伯爵府,如何可比?

  伯爵、侯爵尚且分落魄与否、富裕与否,地头蛇可没一个穷的,也没有一个是真正落魄的。

  或者说,穷的、落魄的,早就被人取而代之,不再是地头蛇。

  二则,江大郎与伯爵嫡次子本身的差距。

  一个是名扬天下的淮左江郎,一个是汴京勋贵子弟中的小透明,差距实在太明显。

  此外,文官和武将也有差距,文官就是比武将高等,文官就是比武将牛逼。

  再者,嫡长子和嫡次子也有差距,江大郎将来可继承家业,伯爵府嫡次子说白了都没有爵位的继承权,顶天了分家的时候分得一点家业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盛家六品小官,嫡长女却高攀得上伯爵府。

  无它,高攀的并非嫡长子,而是嫡次子,都算不上伯爵府的核心人物。

  这也是常规的高攀方法,小门小户的核心子女配高门大户的非核心子女。

  两人的差距,涉及方方面面,差距贼大!

  “华儿,这是一场机缘。”盛老太太语重心长的说道:“本来,以江大郎的天资家世,娶妻的第一选择应是六部尚书或是内阁阁臣的嫡女,以求得岳家的支持助力。不过,前些年韩大人贬谪垂落,江大郎因缘际会拜其为师,有了师徒恩情。

  如今,韩大人起复,一家人不吃两家饭,江大郎也不好与别的顶级官宦有什么交际。六部尚书、内阁阁臣一干人等的女儿,反而不适合他。”

  “而且,江大郎的母亲是出身江宁海氏的名门贵女。海氏族规:夫婿四十无子方可纳妾。这也就意味着海氏嫁到江家过的都是受宠的日子,上有丈夫宠爱,下有成器的孩子。这样受宠的人,定是没吃过苦,心胸宽敞,断然不会是那种刁难儿媳妇的婆婆。”盛老太太如是说道。

  盛华兰点头。

  忽的,她又紧张了不少,问道:“那大概是怎么相看?”

  “这种事情,怕是得让你父亲决意。”盛老太太摇头,具体事宜还是得两家主君去商量才行。

  “插钗议亲。”说话的是一个仪表堂堂,眉宇间自带威严儒雅气度的中年男子,他正往堂内走来。

  “父亲。”盛华兰连忙起身行礼。

  盛纮罢手,顺带向盛老太太躬身行礼:“母亲。”

  “都坐下吧。”

  盛华兰惊疑的问道:“父亲,插钗议亲?”

  “正是。”盛纮笑呵呵的点头。

  所谓插钗议亲,也即两户人以吃饭的名义聚在一起,有意结亲的男女双方在大人的陪同下趁机见个面,礼貌的说一说话,问一些问题。

  女方若是满意,就会让人端上一个盘子到男方跟前,盘子里放的要么是钗子,要么是簪子。

  这时,男方要是满意,就会取出钗子或簪子,插到女方头上。

  要是有一方不满意,姻缘不能成,权当一起聚了一次会,人情往来而已,不伤和气。

  最起码场面上是过得去的。

  “那女儿该怎么做啊?”盛华兰心头很是紧张。

  她不是不懂事的人,自然也知道得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

  淮左江氏,淮南大族,要是嫁过去绝对是高嫁。

  江昭其人,那就更是不凡。

  这样的姻缘,成了定是一生富足顺遂,她自然是想把握住,可女子需得矜持贤淑,她也不知该怎样给人留下好印象。

  盛老太太笑道:“你是我一手教出来,除了出身低一点,举止教养比起京城那些名门贵女,半分不差。平时怎么样,议亲时自然就是怎么样。”

  盛华兰缓缓点头,还是紧张。

  盛老太太祥和的笑着,却也并未安抚什么。

  女子,总归是有这一天的!

  扬州,江岸。

  残阳斜照,暮霭轻笼。

  商船停岸,人来人往。

  其中走下一人,身形挺拔,气度不凡。

  江昭环视周遭,眼中尽是怀念:“五年了啊!”

  “大哥哥。”

  一声欣喜的惊呼声传来,引得不少人注目。

  那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一身锦袍衣裳,正飞快往江岸跑来。

  小孩身后,还有一个十二三岁的锦袍少年,也是一脸的欣喜,两人样貌有五分相似。

  一大一小,两人正跑过来。

  “二弟,三弟。”

  夕阳西下,三人相聚。

第13章 华兰!

  十月二十三,午时。

  盛府中门大开。

  一辆马车驶过,缓缓停下。

  盛纮和妻子王氏连忙迎了上去。

  “哎呀,江老兄!”盛纮抚须一笑,上前拱了拱手:“贵客临门,真是蓬荜生辉。”

  这几年,江忠已官至从五品,官位从正六品的宪司检法官升至从五品的提点刑狱公事,负责监察一路官吏,掌一路官员纠察弹劾之事,主管官员政绩考核。

  含权量毋庸置疑!

  不论是否能成姻亲,礼数都得周全,万万不可得罪。

  “是呀,是呀!”王若弗脸上挂起笑意。

  “哈哈,盛老弟!”江忠拱着手回礼,袖袍顺势一伸:“这是犬子江昭。”

  江忠身后半步,江昭适时上前行了一礼:“盛世叔,王大娘子。”

  盛纮和王若弗连忙上下打量起来。

  只见江昭一身白项银细花纹底锦袍,朱红白色玉带束腰,挂着一白玉玲珑腰佩,容貌俊秀,剑眉斜飞,仪容端正,身姿挺拔,一举一动自带文人雅气,且有一种常年身居高位的淡然内敛,气度逼人。

  器宇轩昂!

  盛纮到底是仕林为官的人,心中固然一惊,面上却是丝毫不动声色。

  王若弗却是不一样。

  “哎呀呀!”王若弗就差把“满意”两个字放到脸上,一脸的笑意:“快快快,快快请进。”

  盛纮不着痕迹的扫了妻子一眼,伸手说道:“哈哈!请!”

  “请。”江忠也伸了伸手,一行人往内走去。

  一入客堂,却见一位银丝绾髻,眸光如炬的老太太,身边则是跟着一豆蔻年华的少女,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

  盛华兰,盛长柏!

  “贵客登门,老身腿脚不便,有失远迎,望请见谅。”盛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起身微屈身子。

  少女微微屈膝,行了个蹲膝礼,少年则是拱手行礼。

  “老太太客气。”三人回礼。

  礼仪既过,几人落座。

  “哈哈!”这时,盛纮指着两人说道:“小女华兰,小儿长柏。”

  如此,俨然是让年轻人认识的意思。

  江昭起身,沉稳道:“江昭,承蒙老师赐字,子川。”

  一边说着,他一边观察盛华兰的样子。

  方才他一直都在父母身后,为了不失礼数,也没有正眼看人家姑娘的机会。

  这一看,饶是江昭,也不禁眼前一亮。

  少女玉手白嫩,丹唇水润,乌黑秀发如瀑,以一根挽带绾着,一袭藕荷色缕金百蝶妆缎袄子,艾青色双襕软纹束腰长裙,挂着一羊脂玉双鱼佩,眉宇间尚可出看些许稚气,但一举一动间温婉贤淑、知书达理的端庄气质却是掩盖了一切。

  知书达理,端庄大气!

  为免失礼,江昭举止自然的落座,不再多看。

  没一会儿,江忠、盛纮两人就热聊起来,都是混官场的人物,怎么着也不可能让场子冷落。

  海氏和王氏也聊起日常,双方时不时将目光放在盛华兰与江昭身上,都是越瞧越满意。

  海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她特意书信让长子归家相亲,自然是早早就相看过盛华兰。

  勇毅侯独女教出来的姑娘,哪怕是放到汴京的名门贵女里,也是丝毫不差。

  更难得可贵的是盛华兰出身低,且小时候吃过苦,知足懂事,没有半分骄横之气,这就非常难得。

  王氏不必多说,江昭的光辉实在太明显,举止间却又没有丝毫倨傲,哪有不满意的道理?

  江昭则是时不时与盛长柏聊两句,谈一谈读书学文的事情。

  一行人各聊各的,场子也不算冷淡。

  不一会儿,瞧时机差不多,盛纮抚须一笑:“江老兄,盛某前些日子收藏了一副唐时名家书法,老兄要不要一起去瞧瞧?”

  “也好,也好。”江忠点头,两人往书房走去。

  “哎呀!前些日子宥阳老家送来一些鲜花,大娘子要不去选一些?”王氏说道。

  海氏连连点头:“那可真是沾着光了!”

  两人往外走去。

  “长柏,扶我去吃药。”盛老太太一说话,堂内最后的两人也离开。

  如此,仅剩江昭与盛华兰两人,分坐左右。

  场子一下子就冷清不少。

  盛华兰耳根子泛红,双手附于腿上,低着头却是紧张得不敢说话。

  江昭也不意外,端正身子,从容问道:“久闻盛氏书香门第,老太太出身勇毅侯府,王大娘子更是出自太师府,不知盛姑娘平日里都学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