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11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学有《女诫》、《女训》、《论语》、《孟子》,诗书,四艺十雅,纺织、刺绣、制衣,没事也会学着管管田产铺子。”少女温声细语,柔和动听,如细水娟流一般。

  说着,盛华兰悄悄抬头,怎料却江昭也恰好望向她,她慌乱低头,腮边尽是红晕。

  “可会无趣?”江昭又问道。

  “也不曾无趣。”盛华兰低声答道。

  “哦?”江昭温和一笑:“我自认读书有些天赋,可要真是长时间读起书来,也会无趣呢!”

  盛华兰有些意外:“江公子那么成器,竟也读书无趣?”

  “成器?”江昭一笑,望向端庄少女,说道:“我自是成器的。”

  封建社会,插钗议亲,说话也不可轻浮无状,江昭也只能有限的活跃气氛。

  “啊?”盛华兰有些茫然的抬头,这不是夸人的话吗?哪有自己说自己成器的?

  她一抬头,却是看见青年一副调侃的样子。

  两个问题一问,又抬头这么一瞧,盛华兰也意识到青年并不难相处,心中紧张一下子就缓和了不少。

  “公子年少即游历天下,声名响彻两京一十三省,自是一等一的成器。”

  女子矜持贤淑,可怎么着也不能长时间的单方面的问话,盛华兰适当斟酌语言,轻声问道:“待到二月,公子可要入京科考?”

  “自是要的。”江昭点头。

  盛华兰微微低头:“那小女子就预祝公子金榜题名,事事顺遂。”

  话音未落,王若弗的贴身丫鬟端着一个盘子走上前,轻轻的放在江昭边上,又恭谨退了下去。

  “嗒!”

  轻微的落盘声音,让少女的头越发的低,脖颈、耳根,越发红晕,白皙双手伸入袖口,紧紧捏着衣裳。

  本来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一瞧见玉簪和盘子,又猛地紧张起来。

第14章 定亲!

  正头戏来了啊!

  江昭望了一眼盘子,那是一枚点翠缠枝簪。

  正好,盛华兰的头发仅是以一根带子绾着,若是正着插上点翠缠枝簪,可作垂髫分肖髻。

  江昭起身拿起簪子,缓步走过去。

  一步一步,轻轻的步伐声,让少女似乎喘气都困难,一动也不敢动。

  江昭走近,微微躬着身子,插上簪子。

  一个端庄大气的垂髫分肖髻形成,江昭往后退了一步:“那就借姑娘吉言!”

  盛华兰低着头,心头紧张得不敢乱动。

  这时,盛长柏走进堂内,笑道:“哎呀!大姐姐,子川兄,午饭已备好,请去正堂用餐吧!”

  言罢,他匆忙行了一礼,又急忙走了出去,也不带路。

  “盛姑娘,一起去吧?”江昭礼貌问道。

  “好!”盛华兰轻轻颔首,耳根通红的起身,也不敢瞧江昭一眼。

  “江公子,请。”

  两人一齐去往正堂。

  一入堂,左右各三个位置,盛纮、江忠一干人等已经分席而坐,就连方才负责通报的盛长柏,也早已落座。

  唯留两个相邻的位置。

  两人落座,望见盛华兰头上的发簪,盛纮、江忠几人都不免多了一丝笑意。

  成了!

  几个大人盯着,又都带着一脸意味深长的笑意,不免有些压迫感。

  江昭见过大世面,做事有底气,举止间从容不迫,没有丝毫胆怯之意,盛华兰一个闺阁女子,哪怕教得再是端庄大气,却也不免心中羞怯,不敢乱动。

  好在,几个大人也都知道分寸,丝毫不提插钗议亲的事情。

  未来的结亲流程,也不必两个小辈担心。

  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四五个月的时间就可走完流程!

  林栖阁。

  这是盛纮的小妾林氏住的院子。

  一袭粉红衫衣的林噙霜,手持紫青色团扇,柔弱的歪向盛纮的怀里,一脸的崇拜:“纮郎真是有大本事,竟是为大姑娘找了一门这么好的婚事。”

  “哈哈!”

  哪个男人经得住女人的崇拜眼光?

  饶是一向习惯于谨小慎微的盛纮也不禁心头畅快。

  “纮郎。”林噙霜一脸乖巧的样子:“以前霜儿就知道纮郎本事奇高,可谁曾想纮郎竟是为大姑娘找到了淮左江氏的嫡长子,那位名扬天下的江公子。要是大姑娘嫁过去,可就是宗妇,富贵不愁啊!”

  盛纮揽着佳人,心中很是舒爽:“不枉我一番折腾,也算是不辜负盛家列祖列宗。”

  是,这事是江家那边先露出了一点意思,可你敢保证我盛纮老爷东奔西走,就没有功劳苦劳?

  要是我盛纮老爷不东奔西走的擢升到扬州,这份好姻缘会落到华儿头上

  “纮郎,等墨儿长大,是不是也可以找一个繁华之地的大族嫡子”林噙霜试探性的问道。

  “嗯?”盛纮手就一颤,眼神一下就清醒不少,连连罢手道:“你想什么呢?且不说墨儿尚小,远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就算是到了年纪,繁华之地的大家族的嫡子,也不见得就比一些落魄的伯爵府嫡子差,那是墨儿敢奢求的吗?”

  盛纮连连摇头,嫡长女华兰尚且高攀落魄伯爵府,墨儿一个庶女,怎么攀得上繁华之地大族的嫡子呢?

  他倒不是看不起庶出,他自己就是庶子出身。

  但也因此,他越发清楚庶出究竟是多么难混。

  男子还好,尚且有读书科举一途,要是读书成器,家族资源自动就会聚集于一身,庶子比嫡子成器的比比皆是。

  女子,那真是难办。

  世道如此,为之奈何?

  “可是,墨儿也教的不差呀!”林噙霜尝试着说道。

  盛纮一叹,这是教得好与坏的问题吗?

  “你好好教墨儿,待时机成熟,我自会物色一些人品潜力都不低的举子,墨儿嫁过去,夫妻从微末一齐共同进退。等到那举子考得进士,作为岳父的我再帮扶一二,墨儿过得未必就差。”盛纮说出了自己的谋划。

  对于自己的子女,盛纮都心有稿腹,早有谋划准备。

  嫡长子和嫡长女都偏向于联姻,长女高嫁稳住大局,长子高娶拔高上限。

  余下的几个子女,有了哥哥姐姐撑着场子,就往过得幸福、舒心的方向嫁娶。

  二子长枫性子不够稳重,为他娶一个识大体的女子,让他可以安心科考,将来考上个举子,亦或是进士功名,有着长子长柏的帮衬,肯定不会缺少富贵。

  墨兰、如兰、明兰三女,如兰是嫡女,可以尝试着往高处嫁,实在不行也不强求。

  墨兰和明兰则是嫁于一些读书成器的年轻举子,小夫妻两人同心,娘家再帮扶一二,哪怕是混个七品的县太爷,那也权势不小,完全富贵不愁。

  说完自己的谋划,盛纮望向了爱妾。

  以他的习惯性格,这种未定的事情,几乎都不会说出口。

  毕竟,说是找读书成器的年轻举子,可读书成器的年轻举子都是抢手货,哪里有那么好找?

  就算是真的找到一两个,人家也未必愿意娶一个五六品小官家的庶女。

  这次,也就是他心情舒畅,兼有爱妾开口发问,才让他破了先例。

  否则,他是万万不会说出这些谋划。

  让盛纮有些意外的是,林噙霜竟然摇了摇头。

  “可是,这还得吃苦啊!”林噙霜摇头,惊疑的说道:“万一那举子不成器,一辈子都是举子,亦或是为官不顺,墨儿可是得苦几十年。”

  这话一出,盛纮的舒畅心情一下子就消散得一干二净。

  “这点苦都吃不了,何谈享福?难不成,还能直接找进士?”盛纮黑着脸。

  “纮郎?”林噙霜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纮郎莫要生气,霜儿只是不想墨儿吃苦。”林噙霜拉着盛纮的手,连忙说道:“墨儿和霜儿不一样,霜儿早年凄苦,遭人抄家灭族,幸得纮郎相救,这才有了好生活。可墨儿不一样,墨儿没吃过苦,霜儿却是担心墨儿适应不了清苦的生活,这才希冀纮郎为他找个不缺富贵的夫家。”

  盛纮脸色缓和不少,搂着佳人,拍了拍佳人小手。

  “霜儿。”

  一切,尽是不在言中。

第15章 科举!

  新岁一过,已是嘉佑元年末。

  江岸,三三两两的学子聚在一起,一起交谈说笑,谈天说地。

  此外,也不乏亲人朋友,都在道别。

  不少学子已是知天命之年,举止间透露出些许沧桑。

  一些则是不惑、而立之年,举手投足间要自信许多,不时走来走去,人脉似乎很是广泛。

  少许学子是弱冠之年,或许是常年读书的缘故,举止间少了些世俗气质,更多的是书生雅气。

  一眼望去,足足两三百位学子。

  而这些学子,无一不是举人之身,都是有机会做官的人。

  因此,不乏一些身着官服的官员来回走动,和和气气的交谈说话。

  就连一地主官的知州、同知、通判三人,也身着官服,一副勉励的样子。

  这样的场景,实在是罕见。

  缘由也简单。

  三年一次的春闱将近,这些举子都是将要入京科考的人,一些苍天眷顾、学识渊博者,经此一试就将考得进士功名,自此鲤鱼跃龙门、天高任鸟飞,步入仕途,治政一地。

  更甚者,若是走运一点,经“馆阁试”考试成为的庶吉士,再考过“散馆试”,那就可称翰林出身,可谓惊世骇俗。

  须知,自大周立国以来,非进士而不入翰林,非翰林而不入内阁。

  一次春闱大试,往往只有三十余位进士可选为庶吉士。

  三十余位庶吉士入翰林进修三年,三年过后再进行“散馆试”,往往只有三四成的庶吉士可通过考试,自此得以翰林授官,可称翰林出身。

  也即是,三年一度的春闱,就选出十个左右可称翰林出身的学子。

  一旦翰林授官,就有机会起草诏书、讲解经籍,时常可见到官家,往往也就意味着仕途顺遂,前程无量。

  进士常有,而翰林不常有。

  如此,也怪不得这些官场老油子提前交好。

  宁可累一点,也绝不可怠慢。

  江昭也是几百位举子之一,并且是最为特殊的举子,没有之一。

  十八岁的他,名扬天下,尚未及冠!

  也不知是不是心有默契,几位主官都选择了最后去勉励江昭。

  江岸,江昭与陈辅、张辞两人正说笑交谈。

  时隔五年,江昭已经十八岁,陈辅也已经二十二岁,张辞则是一位身形肖瘦的青年,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年岁一长,可供给谈论的话题就多了不少。

  不过,主要集中于科举一事。

  陈辅与张辞都是科考一途的天才,二十岁左右就考上了举人。

  陈辅是去年考上的举人,张辞四年前就已经考上了举人,并且入京参加过一次春闱大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