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雪飘飘飞
江昭眼眶微红,行了一礼。
赵祯一诧,摆手道:“赐座吧。”
江昭面有悲色,缓缓落座。
“卿特意入宫,可是有事启奏?”赵祯缓缓问道。
从江昭的悲意,他已经猜到了可能的情况。
江昭起身,悲痛道:“臣祖父年逾古稀,忽染沉疴,病势日笃。臣忝列朝堂,本应尽忠职守,然亲恩难舍,为免不及侍汤药。
乞陛下悯臣乌私之情,准臣解职暂归故里侍疾。此诚忠孝两难之时,唯求陛下成全臣一片愚孝!”
言罢,无声落泪,重重一拜。
果然!
不过,解职侍疾?
赵祯微眯着眼,并未过多过问,干脆的答应道:“孝悌乃立身之本,卿一片孝心,朕心甚慰。着太医院拨名药百钱,赐汤药若干。归期若需延假,素来奏闻。”
“微臣,拜谢陛下。”
江昭重重一礼。
就在江昭要转身离开的那一刻,赵祯出声问道:“六年以前,朕读《汉书》,读到了汉昭帝、汉成帝,心中担忧宗室上位,不顾先帝而追封生父,是以心中担忧,问过卿的意见,卿可还记得?”
赵祯一脸的追忆,不着痕迹的望了一眼耳房。
“臣答曰:或可过继太孙于魏王殿下。如此,圣孙登基,自可解忧。”江昭答道。
“嗯。”
赵祯点点头,缓缓问道:“如此,方才有了五位宗室入边历练。卿领任詹事府詹事,为几位宗室授课,想来也算是了解几人。以江卿之见,何人适合为储?”
耳房,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呼吸悄然急促起来。
“臣不知。”江昭没有插手立储的意思。
从提出秘密立储法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有了从龙之功。
不管谁登基,都注定感激于他。
更何况,他的老师还是韩章。
师徒二人,都是注定的从龙之臣。
从大局上影响立储,自是一等一的好事。
可要是从细枝末节上具体到某个人,那风险就太高,回报率还不咋样。
“罢了。”赵祯也不意外,摆了摆手:“且去吧。”
江昭拱手一礼,大步向外走去。
半响,人没了踪影。
赵祯向外望去,微闭双目
若两代君王,一人修养生息,一人开疆拓土,实现大一统,则必是新的“文景之治”,可供万世传颂,史书大书特书。
而要想开疆拓土,实现大一统,必得注重天时、人和。
其中,江昭、顾廷烨、王韶,以及一众熙河路的官员,这一批年纪与“好圣孙”相差不大的臣子,都是人和。
人和之最,便是文可治国政斗、武可开疆拓土的江昭,也即他选中的“传家宝”。
可实现大一统的“传家宝”!
传家宝要传家,就得受到历任家主的重视。
如今,几句对话,让“好圣孙”知道皇位的来源,传家宝算是彻底坐实。
“咳咳!”
“咳咳——”
一连咳嗽了十几息,赵祯长呼一口气。
作为无子的暮年君王,除了史书传颂,千古留名,他已经不再在乎什么。
一切,都是为了千古佳话!
耳房,门渐渐推开。
赵策英微低着头,缓步走出。
“本来,朕是有意让人弹劾他,贬到边疆,执政一方。”
“如此,英儿登基之后再简拔于他,便是留下了恩情。君臣二人,自可齐心携手,开疆拓土,成千古基业。”
“如今,其主动解职侍疾,效果也差不了多少。”
赵祯抚了抚胸口,缓缓道。
他有感,自己未必撑得过今年!
平和的话语,让赵策英虎躯一震。
“官家!”赵策英不自觉的跪了下去。
无它,官家说了一句“英儿登基”。
结合所谓的“过继太孙于魏王,圣孙登基”的说法,这岂不是说他.
他,赵策英,就是储君?
嘶~!
赵策英身子微颤,面红耳赤。
他,一介太祖血脉的宗室,竟是有机会执掌天下?
即便心中已经有了些许揣测,可官家亲自承认,终究是大不一样。
“几位圣孙,唯你最有武德,有望开疆拓土。”
“朕,属意于你。”
赵祯扶起孙儿,缓缓道:“内阁的几个老臣,一旦掌权,你年纪、威望与他们都差距太大,未必对付得了他们。”
“江昭此人,性子忠直,实为忠臣、能臣、贤臣。你若用好,便是千古贤相!”
“而你,则是千古一帝!”
第154章 王老太师的门生故吏!
汴水,江岸。
浅滩鸣玉,江水悠悠。
江昭立于渡口,衣袂飘飘。
十余步外,以顾廷烨、王韶、苏辙、韩嘉彦几人为首,约莫二三十人,皆是肃然而立。
江昭一挥袖,拱手道:“诸位,珍重。”
“大人珍重。”
几十人齐齐回礼。
这些人,要么是五品,要么是六品,都是熙河故吏。
江昭点头,摆摆手道:“且去吧。”
几十人齐齐一礼,相继往回走去。
江昭登船,负手而立,心头有种莫名的惆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就是不知,淮左祖父如何?
“开拔——”
一道长吼,大船抛锚,就此转向,直下淮左。
淮南东路治所。
安抚使厅。
主位,一老者身形肖瘦,白发苍苍,约莫五六十岁,手持典籍,沉心阅览。
此人,名为冯许,实为淮南东路安抚使,一方封疆大吏,掌一地军政大权。
“大人。”
一人走近,着青袍,望上去约莫四十来岁。
“承绪,怎么了?”安抚使冯许头也不回,缓缓问道。
这七品小官,乃是安抚司属官,主管安抚司文书起草、政务协调等。
作为类似于秘书的存在,安抚司属官影响力不小,一向有“假安抚使”之说。
“淮左江大夫病重,江侍郎已是乘船南下,以求侍疾。”何绍禀报道。
安抚使称呼的“承绪”,乃是他的字。
江大夫,则是江志,曾被追封金紫光禄大夫。
“归乡侍疾吗?”冯许抬头,典籍轻放。
官员侍疾,须得上报朝廷,经朝廷批准。
两京一十四路,都有相应的进奏官。
一旦侍疾批复,进奏官就会立刻下发一份文书,通知地方。
大官归乡,其中门道可不是一点半点。
一路司衙州郡官员,上上下下,不知有多少人都渴望拜访,以求得一片仕途通达。
当然,绝大部分官员,都仅仅是心中幻想一二。
要想真正有资格拜访小阁老,起码得是四品官。
五品,若是找得到关系,或许也有机会。
冯许起身,踱步沉吟。
于他而言,倒是并不渴求拜见。
毕竟,他已经五十有八。
安抚使任期一满,他就恰好六十岁。
届时,要么是调任从二品京官,要么是调任正二品虚职,亦或者干脆上书致仕。
对他来说,见不见小阁老,都没什么影响。
半响,冯许摆手道:“让宋副使去吧,允其调兵三千。”
大官归乡,从职责上讲,地方上并没有硬性的接待义务。
当然,职责规定是一回事,地方上的具体执行又是一回事。
究竟有没有接待活动,往往取决于归乡官员的影响力。
影响力大,就有人负责接待。
影响力小,则是无人问津。
小阁老,自是影响通天的人。
“是。”属官何绍点头,就要离去。
冯许摆摆手,吩咐道:“记得,让他代我向小阁老道谢一声。”
淮南东路赈灾事宜,要是没有江昭的鼎立支持,指不定就起了造反。
届时,他究竟能不能安稳落地,还真不一定。
“是。”何绍重重点头。
安抚副使厅。
上一篇:聊天群:我的群友全在反派阵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