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159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属官何绍一一说明情况。

  主位,副使宋怀心头一震,摆手道:“替我谢过冯大人。”

  允许调兵三千,这是冯许在卖他人情。

  至于三千士卒,究竟是起什么作用?

  示好,表达重视!

  地方上官员究竟做了什么,江氏子弟肯定会看在眼里。

  一切的一切,都是要表达对小阁老的敬重。

  属官离去,宋怀起身,负手向外望去。

  小阁老下淮左!

  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他的仕途,究竟还能不能往上走,就指望这一次!

  没办法,他头上没老大了。

  或者说,他头上的派系已经渐渐消亡。

  王系!

  自王老太师病逝,王系就青黄不接,越发势弱。

  时至今日,王老太师已然病逝二十余年,余威早已消散。

  门生故吏,也并未培养起来。

  就宋怀所知,官位最高的人就是他!

  即便如此,作为王系官位最高之人的他,仕途也并不顺畅。

  二十七岁的庶吉士,五十岁的安抚副使。

  这样的擢升速度,非常之慢!

  毕竟,那可是庶吉士。

  三年一度,仅仅十余人而已。

  这十余人,熬资历都能熬到三品。

  宋怀一叹。

  要说他也是运气不好,几乎是老太师临终之时的最后一批门生故吏。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门生故吏。

  他是老太师的同乡!

  这一来,自是没办法改换门庭。

  老太师的人脉,一部分落到了他的手上,让他早期的仕途一定程度上还算通畅。

  不过,时间一长,渐渐的又堵塞起来。

  没办法,老太师没怎么培养底下人,所谓的人脉,几乎都是年纪相差不大的一批人。

  顶了天,也就小个十来岁。

  老太师病逝二十几年,那些人早就一批批的去世。

  人脉,早就十不存一。

  余下的一,也未必好使。

  二十七岁的庶吉士,三十三岁外放正六品通判,四十二岁的正四品转运使,这样的擢升速度,几乎就是党魁级别的存在。

  然而,直到五十岁,也才从三品安抚副使!

  八年,几乎没怎么变动。

  偶尔官位变动,也仅仅是官职变动,而官阶不变动。

  自从“康王氏”得罪了小阁老,王系就越发艰难。

  彼时,张方平任职吏部,可没少卡王系的人。

  其后,王尧臣入阁,韩系两位内阁大学士,小阁老入吏部任职右侍郎,更是不必多说。

  一旦沾染了“王系”这一标签,那是真的无从擢升。

  王系唯一一位混的顺畅的人,或许就是老太师的女婿盛纮,但盛纮乃是小阁老的岳丈,为何仕途通畅,自是无需多言。

  “来人。”宋怀心中震颤,强忍激动。

  “大人。”勾当公事大步入内,拱手一礼。

  宋怀吩咐道:“着厢军两千清理淮东河道,淮左一带,务必严防死守,且不可有任何贼寇、治安扰乱之事。着一千厢军,淮左江岸官道十步一人。”

  “这?”勾当公事一惊。

  这是什么情况?

  “江大夫病重,孝子侍疾。”宋怀解释道。

  勾当公事,行使的职责与“秘书”相差不大,乃是他一手简拔起来的人。

  此言一出,勾当公事了然,连忙一礼。

  作为宋怀的亲信,他自是知道宋大人疯狂的想要“认老大”。

  小阁老,就是绝佳的选择。

  可惜,小阁老常驻边疆,王老夫人更是教女不力,愣是让康王氏与小阁老起了冲突。

  这一来,宋大人自是没有“认老大”的机会。

  此次,小阁老侍疾,无疑是绝佳的机会。

  究竟能否逆天改命,就看这一波!

第155章 无疾而终是好事!

  烟渚浮舟,暮霭笼沙。

  江水一波一折,风摇芦雪。

  江昭立于船头,甚是怀念。

  十年了啊!

  自十二岁起,他便从师远游,观政天下。

  十七岁,短暂归乡两三个月,插钗议亲。

  其后,科考归乡,缔结秦晋。

  自此,便是长达十年的宦海沉浮,为官治政,开疆拓土。

  十年,终是再度归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不外乎如此!

  “官人?”

  盛华兰牵着两岁的江珣,轻唤了一声。

  八岁的江怀瑾着浅青锦袍,踮脚眺望。

  自小以来,父亲没少说起祖父与曾祖父的事情。

  乘船了几次,但他还真就是首次下淮左。

  盛淑兰与次子江珩,皆是举目眺望。

  “淮左之地,自古富庶。这就是父亲长大的地方吗?”江怀瑾好奇的问道。

  “是啊!”江昭感慨的点了点头。

  自一介婴儿长大,他是真的在淮左生活了十二年。

  自小长大,乡土气息,一辈子也难以忘却!

  江渚渐辨。

  约莫过了两刻钟,十余丈大船泊岸。

  江昭拍了拍袖子,缓步走下。

  终是,归乡!

  江岸。

  “大哥哥。”

  “大哥哥。”

  两声惊呼,相继传来。

  江昭举目望去。

  一大一小,约莫有七分相似的两位俊朗青年,齐齐持礼。

  “二弟,三弟。”江昭欣然一笑,大步走了过去。

  三人相聚,皆是面露怀念之色。

  兄弟三人,已是十年未见!

  “二叔叔,三叔叔。”

  盛华兰万福一礼,一大一小两个小孩跟在身旁,一脸的好奇。

  盛淑兰牵着江珩,默默一礼。

  “大嫂嫂。”

  江晓、江旭二人齐齐回礼,又向着盛淑兰点点头。

  “二叔,三叔。”江怀瑾一望,就知道了江晓、江旭的身份,主动喊了一声,拱手一礼。

  盛华兰适时介绍道:“这是长子怀瑾,次子江珩,三子江珣。”

  江晓、江旭相视一眼,甚是欣喜。

  谁承想,大哥的儿子竟然都七八岁了呢?

  遥想当年,大哥离开远游,他们也就七八岁而已。

  “怀瑾。”

  江晓“哼哼”一笑,取下腰间玉佩,递了过去。

  “谢过二叔。”江怀瑾高兴的收下。

  “来。”

  江旭从袖中掏出一个拨浪鼓,笑道:“本来,三叔是想给你找两本书背一背,可仔细一想,未免太过伤人。这不,选了拨浪鼓。”

  江怀瑾目光微飘,取过拨浪鼓,摇了两下。

  “太幼稚了。”

  “不过,弟弟方才两岁,我就代弟弟收下吧。”江怀瑾严肃道。

  “行吧。”江旭重重望了一眼,仿若是真的信了一样。

  “珩哥儿。”江晓、江旭皆是送了玉佩过去。

  江珩连忙道谢:“谢过二叔、三叔。”

  “走吧。”

  江昭摆了摆手。

  几人相继点头,齐齐往江府赶去。

  其中,盛华兰、盛淑兰、江怀瑾、江珩和江珣是乘车攒行,江昭、江晓和江旭三人则是步行。

  当然,这并非是诺大江府腾不出几辆车,主要是江昭已是许久未曾归乡,步行可观望一景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