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163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反正老师韩章是百官之首,他注定不缺起复的机会。

  或许是心有灵犀,老皇帝甚至都没过问缘由,就答应了他解职侍疾的请求。

  经此一事,一旦老皇帝病逝,新帝肯定非常希望他入京。

  皇帝要掌权,手下就得有人。

  他,江昭,就是几位宗室最熟悉的能人!

  伸了伸懒腰,江昭走回书房,取出一份名单。

  宋怀此人,非常懂事,呈上了淮南东路一些可以调整的官员职位。

  其中,不乏知州、同知这样的一州主官职位,乃至于司衙主官的职位。

  安抚使即将致仕,不怎么管事,他就是半个安抚使。

  江昭瞥了两眼,勾勾划划。

  斜阳西坠,倦鸟归林。

  推着轮椅,观黄昏夕阳。

  近些日子,祖孙二人都是如此。

  推着轮椅逛一逛,不时说一说话。

  不过,或许是“轮椅”的发明,让老年人不必走路,慢慢的却是多了两位老者。

  张凛,陈议。

  江氏、张氏、陈氏三位老一辈的人物,以江志最为年长,七十有五。

  余下的两位,张凛与陈议,都是六十六七的样子。

  轱辘轻响,人未至而声先至。

  “怀远,你还没死呢?”一道迟缓沉厚的声音传来。

  约莫十息,两位皱纹如织的老人,经两位少年推着,缓缓上前。

  即便换了新衣裳,依稀也有股难言的特殊味道。

  其中,张凛更是头发都掉个精光,一举一动都透露着虚弱衰败。

  “世伯。”两位少年齐齐一礼。

  世伯?

  江昭心中一诧,摆了摆手。

  老了!

  “你都没死,老夫自然也不死。”江志鬓笑眉开。

  这一代,老一辈的几人都比较长寿。

  不过,估摸着也就止步于此。

  近来,几人都是重病缠身。

  若非乘着轿子,并以轮椅推着入府,几人是断然没有再次相聚的机会。

  “大郎,劳烦你了。”陈议枯手拱了拱。

  即便没有说清,几人却也都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江昭一飞冲天,陈氏和张氏两族都没少受益。

  不少举人、秀才,都去了熙河路任职.

  近些年,江忠已然任职淮南东路学道,陈氏、张氏正值壮年的两位,也都迈入了正五品。

  三族相互守望,日益壮大。

  “江、陈、张,一向是同气连枝。”江昭平和一笑。

  陈议点头,不再说什么。

  以江昭的地位,无论他说什么,都显得苍白。

  “见一见太阳吧。”

  陈议一叹:“见一次少一次啊!”

第159章 太孙继位?百官齐震!

  汴京。

  常朝。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相比起以往,平添了些许嘈杂。

  无它,丹陛之上并未有人。

  左首,几位着锦绶、玉环、玉钏的老者,齐齐凝眉,面色凝重。

  “大相公?”

  内阁大学士吴充手执笏板,沉声低唤:“官家中风,都十日未曾朝议了吧?”

  前些日子,官家临朝受百官参拜,猛地抽搐不止,口角歪斜,言语不清。

  百官惊惧,人心惶惶。

  几位内阁大学士一齐入宫问疾,却唯有大相公韩章受到召见。

  “太宗皇帝与真宗皇帝,都有此疾。”

  韩章面色平和,不为所动:“据太医所言,暂时控制住了症状。”

  “这就足矣!”

  对韩章来说,皇帝不死,就不是什么大事。

  甚至,即便官家真的驾崩,他也能够短时间镇住百官。

  内阁六把椅子,韩系就占据了两把,那可不是花瓶摆设。

  执掌天下九年的百官之首,就更不是泥糊的木头。

  更何况,官家短时间肯定不会驾崩。

  太宗皇帝暮年,箭伤复发,并发中风,两者连着折磨,身子骨不适近半年方才驾崩。

  真宗皇帝,中风卧床,足足两年不临朝,方才驾崩。

  连着几代皇帝都有中风之疾,太医院的太医对于治疗中风,已经非常有经验。

  以太医的医术,起码能为官家吊命一年半载。

  “于大相公足矣,于百官却不足矣。”吴冲面色忧虑:“且不说官家中风是否真的得到了控制,便说起立储之事,如今也是尚未明了啊!”

  秘密立储法,临终宣布储君人选,平时储君不显,可助力暮年君王巩固君权。

  本来,这也不必担心什么。

  官家临终,取来两道圣旨合二为一就行。

  怎料,近来官家竟是着重培养“圣孙”一代,无疑是让人心中颇为疑虑。

  究竟是选老一辈的五位宗室,亦或是小一辈的圣孙,怎么着也得有个说法吧?

  韩章摇摇头,微闭双目。

  “不急。”

  “前日,老夫入宫问疾,向官家说过立储之事。”

  吴充面色微沉,就要细究问话,一声尖锐喊声恰好传了出来。

  “上朝——”

  话音未落,一道龙袍身影缓步入内。

  朝堂之上,立刻寂静。

  百官一惊,齐齐下拜:“陛下圣体万安!”

  “平身!”

  丹陛之上,赵祯压了压手。

  百官起身,心头暗自一惊。

  举目望去,官家赵祯两鬓斑白,嘴唇微白,仅是走了几步,就已是脸冒虚汗,有种难言的虚弱。

  这位五十七岁的老人,垂垂老矣。

  好在,官家还能行走说话,证明中风之症已经得到控制。

  这一点,已然足以安抚人心。

  “着礼部,以过继皇太孙之礼,设祭祀高台。”赵祯并未过问奏疏,反而是直接安排事情。

  “过继皇太孙?”

  文武百官,齐齐一震。

  即便已经有了揣测,可这句话真的从皇帝口中说出来,还是让人一惊。

  五位老一辈的宗室,竟然真的就是个幌子?

  “嘉佑五年,朕读《汉书》,读昭帝、成帝之旧事,心中忧虑,便私下召见了鲁国公。”

  江昭解职侍疾,身上未有官职,赵祯便以“鲁国公”代称。

  “鲁国公闻之,建议朕过继一人与魏王,立为皇储。”

  一句话,本来是真的要传位于五位老一辈的宗室,但是官家心中不安,就改了主意。

  恰好,江昭是点子王。

  这不,就让官家过继小一辈的宗室给早夭的长子魏王为子。

  这一来,便是太孙继位。

  满朝朱紫,尽皆哗然。

  小阁老,还有这一手?

  嘉佑五年,彼时宗室恰好入京一年有余。

  至今,五位宗室也才入京八年而已。

  也就是说,这个秘密足足藏了七年?

  就连几位内阁大学士,也皆是面露意外之色。

  几人都是新近入阁,嘉佑五年,有几位甚至都不在京城任职。

  是以,几人真正见到小阁老的威风,还真就是上次淮南赈灾,淮东乡党打福建乡党。

  小阁老!

  的确是有阁老风范,异常潇洒。

  不过,这藏得也太深了吧?

  而且

  秘密立储法、太孙继位、熙河历练、授课宗室。

  小阁老起码四次影响了储君之选。

  这也就意味着,最终上位之人,承了小阁老四次情。

  这?

  几位内阁大学士面面相觑。

  这是得养出一位两朝宠臣啊!

  关键,小阁老也才二十八九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