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165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大殓,往往是去世的次日。

  这一日,主要是让老人入棺,停灵哭泣。

  自大殓至殡葬,少则月余,多则两三个月。

  这段时日,主要是用于墓葬的准备事宜。

  堪舆风水宝地,修建墓室墓穴,制备葬品、灵位,上奏申请追封、钦定谥号、颁发神道碑等,无一例外,都非常耗费时间。

  这会儿,十几位耆老围聚,就是为了勘察风水宝地。

  那位五十岁左右的耆老沉吟了一会儿,执朱笔勾勒了几笔,划下四个名字。

  瘦西湖,甘泉山、西门、蜀冈。

  “瘦西湖,其湖形呈玉带状,为“玉带环腰”之风水格局。因西湖水流缓慢,更是有“藏风聚气”之势,可聚财、聚福。”

  “甘泉山,呈独特的“北斗七星”格局墓葬。其中,最高的山峰更是符合“孤峰独秀”之势,意味“独占鳌头”。”

  “西门山,山为五指肚形,呈莲花瓣状,因“掌”字而有掌权、抓财的潜意。五掌合五行,为“五星聚讲”。”

  那位耆老顿了口气,补充道:“先祖,亦是葬于此。”

  这说的是江沅,淮左江氏的开创者。

  “蜀冈,符合“靠山面水”之意,西北为甘泉山,东南为古运河,呈“左青龙,右白虎”的环抱之势,并与瘦西湖、保障湖等水系相互映衬,呈“龙盘虎踞”的风水格局。

  此山上流淌的蜀冈泉水,更是位列“天下五泉之一”,水能聚气,山能藏气。”

  几句话,就让十余人齐齐沉思起来。

  老祖宗病逝,肯定是得选最好的墓地埋葬,以求福泽子孙。

  “甘泉山太差,排除掉吧。”江昭断言道。

  相比起瘦西湖的“藏风聚气”,西门山的“五指莲花”,以及蜀冈的“龙盘虎踞”,甘泉山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所谓的“北斗七星”,仅仅是汉时一位没落王侯的墓地而已,关键还是人为建造,并非天然。

  以前,先祖江沅仅仅是从四品虚职,淮左江氏并未崛起,行事谨小慎微,不敢选太好的风水宝地。

  即便如此,都不选甘泉山,而是落墓于西门山。

  如今,江氏兴旺,自是不可能更活回去。

  “嗯。”

  不断有人点头,没有任何异议。

  甘泉山,的确是不太行!

  “西门山也排除掉吧。”

  江昭摆了摆手:“先祖西去,子孙谨小慎微,因此不敢选更好的墓地。如今,早就大不一样,该改就得改。”

  江忠点点头:“那就从瘦西湖与蜀冈中选。”

  这话一出,就连那位擅长风水的耆老,也沉思起来。

  瘦西湖“藏风聚气”,以水养人,蜀冈“龙盘虎踞”,靠山面水。

  这两者,都是一等一的风水格局。

  “蜀冈吧。”

  “靠山面水、龙盘虎踞,寓意上佳。”

  江昭沉吟着,决定道。

  “行。”

  瘦西湖与蜀冈,大差不差。

  既然江昭选了蜀冈,那就遵从他的意志。

  十余位耆老,齐齐认可赞同。

  “墓穴修建,棺椁打造,都得遵循官员品阶。祖父受过加封,为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依制应以柏木为棺木,呈朱红、深黑色,棺长八尺三寸,可刻纹饰。”

  江昭望向过去,点了几位耆老,缓缓道:“几位耆老商量着拿出个章程,切不可逾制。”

  封建时代,什么样的官阶,就有什么样的墓葬。

  低一点是掉身份,高一点是逾制,须得不偏不倚才行。

  一如棺材长度,八尺三寸是二品官,八尺六寸是一品官,长度就差了三寸,但意义大不一样。

  几位宗族耆老齐齐点头,甚是郑重。

  “制备葬品、灵位,便由父亲负责吧。”江昭望向老父亲。

  所谓葬品,主要就是文书、陶瓷、漆器、文房四宝、俑人、舆服等,不同官阶,件数有不同的限制。

  “嗯。”江忠点头。

  儿子吩咐父亲办事,江忠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上不如老父亲,下不如儿子。

  他要做的就是躺好!

  “且去吧。”

  江昭说道:“追封、钦定谥号、颁发神道碑等,我会上奏朝廷。”

  所谓追封,就是封官职。

  早年,受熙河开边影响,江志影响受过一次加封,为礼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

  不过,加封并非追封,两者并不相违。

  一般来说,加封是加给活人,追封是追给死人。

  当然,即便是追封,江志上一品的可能性也不大,估摸着是封以爵位。

  毕竟,除了宰辅大相公以外,一品也就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之位。

  要想追封三公,起码得江昭拜大相公才有可能。

  大相公韩章,就追封了祖父、父亲、人手一个“太师”,母亲、妻子也都是诰命最顶端的存在。

  谥号,则是给臣子定性,三品以上有资格上奏申请钦点谥号。

  神道碑,主要是记载墓主人姓名、生卒年、籍贯,官职、功绩、贡献的东西。

  此物,乃是官方颁发,类似于“墓志铭”。

  依官阶不同,更是有不同的规格。

  理论上五品就能申请,但不一定能够得到允准。

  宗族耆老一走,江昭负手向着书房走去。

  他是真的忙!

  除了得上奏疏为祖父争取荣誉,还得给一些朋友报丧,书信一封过去。

  粗略一算,起码得书信十封以上。

  难哦!

第161章 入土为安!

  汴京,御书房。

  主位,一位约莫二十六七岁的青年,手持朱笔,观阅奏疏。

  此人,却是入宫侍疾的赵策英。

  近来,官家身子骨越来越差,大部分呈奏入宫的奏疏,都交由他批示。

  约莫一炷香,赵策英凝眉紧皱,放下了奏疏。

  自从官家病重,便宣布奏疏经内阁与常朝商议,无异议就可下发施行。

  因此,绝大多数奏疏都不必呈奏入宫。

  反之,一旦呈奏入宫,就大概率是有不小的争议。

  批示奏折,这本是一等一的好事。

  可问题是,他有点拿捏不定。

  凡是呈上来的奏疏,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似乎怎么选都行。

  反之,似乎怎么选都不行。

  “唉!”

  一声长叹,赵策英摇摇头。

  皇帝,也不容易啊!

  一份奏疏决意不定,赵策英干脆摆到角落,取出了下一份奏疏。

  嗯?

  瞥了一眼人名,赵策英心头微诧。

  江昭!

  【臣淮左江志长孙、臣江昭谨奏:

  为恳乞圣恩追赠祖父官职并谥号命事,允准神道碑文。

  臣闻:人子之道,莫大于孝;国家之典,首重褒荣。

  今臣祖父江志,不幸于治平三年三月初七寿终正寝,享寿七十有五。祖逝星沉,举家哀恸,阖族悲声。

  伏念臣祖江志,一生谨肃,为世清流。

  一曰,砥柱之声;二曰,仕宦有声;三曰德范昭声。

  臣祖秉性端方,慈惠仁爱

  兹值星陨之悲,伏望陛下垂怜臣追远之情,矜恤耆贤之殁。

  臣昭祖父,含笑九泉;合族子孙,永戴皇恩!

  臣孝思迫切,哀恳叩首,不胜战栗陨越之至。

  谨具本奏闻,伏候敕旨!】

  一篇奏疏,约莫千字有余。

  赵策英恍然。

  这封奏疏,主要是为了向朝廷申请追赠、谥号,以及允准修神道碑。

  这份奏疏,特意呈奏入宫,倒不是说有什么争议。

  事实上,涉及死人的追封,文官一向较为宽松。

  但凡死者是三品以上,其子孙上奏追封,就几乎不存在什么质疑。

  更何况,淮左江氏祖孙两人皆是紫袍披身,就更是没必要质疑。

  这道奏疏呈奏入宫,主要是涉及爵位问题。

  【或可追封太师,或可追封国公流爵。内阁大学士韩章等谨奏!】

  涉及爵位的追封,即便是虚职流爵,也得经过皇帝钦点认可。

  官家赵祯给予了内阁批示奏疏并下发的权力,但爵位的封赏,俨然是不入此列。

  否则,文官人均封赏侯爵、国公之位,估摸着能给武将气死。

  太师?

  国公?

  赵策英沉吟起来。

  太师不太可行!

  一般来说,追封太师的都是内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