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雪飘飘飞
司马光仰天望去。
这次,他实在是鲁莽过头。
十一年没有擢升的压抑,让他做出了一次不理智的决定。
最终,通向万劫不复。
江昭的“举报信”操作,一下子就让他冷静不少。
半响,司马光做出了决定。
翌日,午时。
转运使厅。
主位,江昭手持文书,从容批示。
三十余位官员举报的内容,已经让底下人去核实。
要是不出意外,司马光是再难有翻身之日。
“大人,司马副使说是摆宴于新丰楼,要请大人过去一叙。”张载走上前去,出声说道。
十三位进士,职责相互不同。
张载行的职责与“勾当公事”一致,类似于秘书。
“设宴?”
江昭一怔。
张载点了点头:“司马副使方才遣了人过来,说是设宴新丰楼。”
说着,张载面露惊奇:“司马副使,这是有意认罪?”
“认罪?”江昭沉吟,点头道:“那就去吧!”
“说起来,古时项羽设鸿门宴于咸阳鸿门,也就是而今的京兆府。”
江昭摇头一笑:“可惜,设宴的人是输家!”
言罢,江昭起身,大步往外迈去。
……
新丰楼。
这是京兆府最好的酒楼之一。
江昭乘车抵达,掀帘下马,闲庭信步,举止自有风度。
往后,还有几辆马车,乘坐的是张载、程颢、王韶、蒋之奇等十三位进士。
一行十五人,引得不少人注目。
“大人,请。”新丰楼门口,司马光理正衣裳,行了一礼。
几乎肉眼可见,他的姿态摆得非常低,相比起江昭方才抵达陕西之时的示威,俨然是两个分别。
“君实,请。”江昭温和一笑,伸了伸手。
司马光姿态极低的一笑,落后了一整步。
雅阁。
作为请客的东道主,司马光并没有端居主座,反而请江昭坐了过去。
一行人落座,司马光举杯上前,摆正姿态:“大人,下官此前多有冒犯,还望大人海涵。”
言罢,司马光一饮而尽,自有小厮呈上一沓信封。
江昭微微抬眉。
这姿态,摆的倒是挺低。
不过,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江昭没有回酒。
司马光的酒,他暂时还是不敢喝。
从理智上讲,司马光肯定不敢毒害于他。
不过,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一呢?
人都只有一条命,他可不敢赌。
从小厮手上取过信封,江昭淡定翻阅起来。
一眼扫去,大部分都是司马光自书的罪证。
要么是贪污,要么是受贿,几乎都是权钱交易。
唯独没有提赋税的事情。
余下一些,则是转运司三十余位官员的罪证,或多或少,都是足以贬官,乃至于罢官的罪证。
观读了没几眼,江昭就清楚了司马光的意思。
主动认罪,并卖了转运司的三十余位官员,希望江昭网开一面,不要提及“赋税”的事情,从而保住司马一族。
司马光,怂了!
从刘平擢升,江昭让官员自书举报信的那一刻,司马光一方的官员相互之间就没了信任。
司马光也一样,他不敢再信任手底下的官员。
与其被卖,不如早一点卖了底下人。
起码,不至于牵连家族。
这也是他最后的悔悟机会。
一旦他真的撑到七月末,那可就再无退步的余地。
江昭一叹。
你早一点这么懂事,何须政斗一场?
“君实以为,那三州之地的税,还能收上来吗?”江昭淡淡问道。
“能。”
司马光回答得非常干脆。
“那,君实觉得何处适合汝继续为官?”江昭又问道。
理论上讲,有了司马光的罪证,他其实可以收了司马光,让司马光在手底下做事。
这好歹也是一位名留青史的人物。
哪怕更多的是靠熬,但能靠“熬”上位,也证明这位的本事不差。
不过,江昭并没有这样的意愿。
一则,司马光此人,性子太保守,两者执政理念不和。
这种卖手下的人,收到手底下,也会凭空惹人争议,影响手底下人的信任和团结。
二则,他身边不缺人才。
无论是位列嘉佑七子的几位好友,亦或是王韶、蒋之奇等人,都是足以位列六部尚书的人物。
相比起司马光,这些人缺的仅仅是个机会而已。
不缺人才,自然也没必要收。
司马光也理解了江昭的意思,不免悲笑一声:“广南西路?”
他研究过,江昭的几个政敌都贬到了广南西路。
确切的说,贬到了儋州。
不过,儋州知州是原户部右侍郎陈庭,那可是三品大员。
他方才五品,哪怕去了,怕也只能混个县令。
江昭略微沉吟,答道:“或可任儋州昌化县令。”
“全凭大人做主。”司马光一叹。
“哈哈哈!”
江昭一笑,罢手道:“吃饭!”
一饭,恩仇尽泯。
第82章 上《平戎策》
新丰楼设宴一过,司马光与底下人相互检举的罪状。无一例外都落到了江昭手上。
孔子为圣人,尚且有诛杀少正卯的恶举。
宦海沉浮,谁敢说自己的彻彻底底的清白?
作为百官之首的弟子,从罪状落到江昭手上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政斗进入了尾声。
零零散散的罪状送入吏部,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处罚结果。
副使司马光,贬儋州任昌化县令。
转运判官刘平,擢从五品团练使。
转运判官陈辛,贬一县县丞。
余下的官员,无一例外,要么是调任虚职,要么是贬官。
转运司上上下下,彻底换人。
新官上任不足两月,转运司官员就贬、撤了个干干净净,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不知何时,或许是转运判官刘平因擢升而太兴奋,吃醉了酒,说出了一些不该说的话。
特别是说出了关于司马光的架空决定与抗税谋划,引得不少人注目。
这一来,不少人齐齐恍然,暗道小阁老讲究人。
毕竟,一旦江昭真的举证抗税一事,光州、冀州、同州,怕是都得遭到军队镇压。
政斗结果就要见分晓,司马光方才出来求饶,小阁老也大气的没有计较,可不就是讲究人。
起码,没有动不动就夷三族!
谁人知晓了内情,不得说一句小阁老心善?
舆论传开,小阁老之名,越发响亮。
转运司一方,特意调任的十三位进士齐齐擢升,都是一跃跳级,位列八品官位。
当然,跳级也得适当跳,不能太过分。
因官阶的问题,转运判官这样正六品的官职注定与十三人无缘。
于是,经江昭选拔举荐,挑出了两位判官的人选。
一人名为沈括,字梦溪,因父辈荫封而入仕,为官已有相当一段时间,擅长农田水利,主张改革。
一人名为薛向,以父辈荫封而入仕,擅长物资调配,聚财敛财。
除了沈括、薛向,以及十三位进士,江昭又适当简拔了二十余人,合计三十余人,重新构建了转运司官员班子。
如此,上下一心,江昭彻底掌握住了转运司。
时间一晃,就是一年。
转运司,转运使厅。
江昭手持一封奏疏,斟酌起来。
奏疏题名:平戎策。
这是他将要上奏的奏疏。
最近,陕西可不太平。
陕西为边陲之地,紧邻着西夏、吐蕃。
上一篇:聊天群:我的群友全在反派阵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